2月15日,由河北省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河北省文化交流座谈会在石家庄举办。会上,来自河北省高校、民间社会组织的20位教授和负责人对近年来河北的对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扩大河北文化交流提出了建议。在河北,民间社会组织、高校师生和企业日益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12月26日,由河北省冀台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四届“河北文化宝岛行暨经济合作交流周”活动在台北世贸中心举办。活动期间,来自两岸的数百名嘉宾参加了冀台名家书画展、河北风光摄影展和冀台产业合作恳谈会等活动,展示了河北民间文化组织的实力。据河北省文化厅人事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由河北省文化厅作为主管单位的省级文化类民间社会组织已达40多个,如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省厚德文化促进会、省文化交流协会、省书法文化研究等。
在河北,农民不仅自发组成文艺队唱唱跳跳,还办起了博物馆。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大石柱子乡大闫杖子村的满族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毛泽东语录》等红色书籍和旧时农村用的粪箕子、煤油灯等400余件各种老物件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博物馆里的展品都是村里人贡献出来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良介绍,办博物馆是想借此激励村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春节期间,广平县十里铺乡安金村村民自发举办了一场囊括戏曲、舞蹈、秧歌、合唱等14个节目的“村晚”,参演群众达100多人次。河北工业大学三年级的女大学生聂艳星组织21名同学为家乡晋州市赵兰庄村村民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版“春晚”,舞蹈《狐狸叫》等新潮节目让村民们颇感新鲜。河北经贸大学教师乔蕾认为,大学生回村办“春晚”,既是社会力量办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反哺农村的一种好趋势。
据了解,2013年以来,河北先后举办了河北优秀书画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多项由省文化厅牵头、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活动,如“首届河北省青少年书画作品展”、第四届河北省民族器乐大赛等。第四届河北省民族器乐大赛主办方之一的河北省社会音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苏金伟说:“2014年我们还将举办少儿音乐成长大赛,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与艺术家面对面沟通。”
一些企业负责人也加入到办文化的行列之中。由矿老板变身影片出品人的张天胜投资拍摄的爱情喜剧电影《光的棍》去年11月上映。张天胜认为,文化产业虽不像前几年的矿产企业日进斗金,但它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投资。前不久,张天胜所在的公司还成功揽下被国家定为重点项目的两部电视剧。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区中心繁华地段有一个集收藏、传承、展销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石家庄市人民影院和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于2014年兴建而成,总投资近3000万元。目前,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已成为外地游客和当地群众的常去之地。
“文化类社会组织遍布城乡、数量庞大、发展迅速,涵盖文艺、文物、社科研究等各个领域,因为门类全、门槛低、约束少,成为群众直接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渠道和形式,也成为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日前,由河北省文化厅调查撰写的《河北省文化特殊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研究调研》报告指出,希望从高校、知名企业、专家队伍中统筹优秀师资,对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群众中热爱办文化的人员开展高端培训,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办文化的积极性和水平。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河北省文化厅今年将制定《面向社会购买相关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