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发行的《千年古港—泉州》手绘闽南文化明信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韵风采。
2013年,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这是古城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在此31年前,泉州就曾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并获得专家“出类拔萃,当之无愧”的评语。
中国历史悠久,名城灿若繁星,地处东南一隅的泉州,有何独特魅力,从众多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当年的评选标准是如何制定?具体评选过程有何曲折细节?在今年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即将开幕之际,记者找到几位了解当时评选事宜的泉州文史学者,为您揭秘名城“出类拔萃,当之无愧”的背后故事。
壹
评选:专家权威 标准严谨
“高规格的专家阵容、科学严谨的评估标准,从众多入围城市中,精挑细选,最终确定当选城市。”回忆起当时的评选过程,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瑞统印象相当深刻。
据悉,“文革”结束不久,全国政协重新开始发挥参政议政职能。根据中央“拨乱反正”的精神,全国政协多次组织专家调查组,到全国各地调查“文革”期间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的情况。看到各地满目疮痍的状况,专家们意识到,仅对城市中的文物古迹进行单体保护是不够的,有必要把城市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通过规划整体进行保护,“专家们的意见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才会有历史文化名城的评选”。
“评选活动由当时的国家建委、文物局、历史研究会等部门牵头组织,邀请了当时国内文化、文物、建筑等领域的权威学者,组成专家评选组,规模空前,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王连茂说。
贰
评价:泉州入选 当之无愧
王连茂称,所谓“历史文化名城”指的是一座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所处地位和自身特点,“当时参与评选的城市数量不少,分成几大类,其中西安、北京属于千年古都类别,遵义、延安属红色革命根据地,而广州和泉州则是列入海上丝绸之路城市之类”。
当时,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学者来泉州考察时,在走访了开元寺、清源山、洛阳桥等地后,考察团所有成员一致同意泉州入选,并用八个字来点评泉州:“出类拔萃,当之无愧。”
在公布的24个城市中,泉州排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之后,位列前茅,“能够与北京、西安等千年古都并驾齐驱,而且评价如此之高,足见泉州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确实让专家评审组折服”。
叁
原因:重要港口 著名侨乡
1982年的泉州,还只是一个“弹丸小城”,凭什么能够跻身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陈瑞统介绍说,泉州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保存着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拥有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还是一座在海外有重要影响的城市。
据悉,按照各个城市特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分为古都型、传统风貌型、风景名胜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现代史迹型、特殊职能型、一般史迹型等七种类型。截至去年年底,国务院已将123座城市(县市区,琼山市已并入海口市,两者算一座)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至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批选出多批,但首批入选的则是含金量最高的。”。
“宋元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面向东南亚、乃至全球的著名侨乡,这是泉州当年入选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大理由。”据王连茂回忆,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同意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同时公布了24个城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入选其中。
肆
影响:规划保护 光耀四海
之后,泉州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聚集泉州,为泉州城市今后的发展“把脉”,“整个城市规划做得很仔细、认真,光研讨会就开了好几次,之后还多次征求意见。”此次城市规划涵盖现在的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区,“这是一个很棒的规划,对未来泉州城的发展做了详细布置”。
1982年3月,泉州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关于保护、管理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决议》,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泉州很好地保护着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延续着一座城市的历史生命。
头戴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光环的古城泉州,引得无数客人慕名而来。在众多的城市名片中,这也是泉州最早取得的一张。随后,泉州又获得了全国综合配套改造试点市、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伍
热议:当选“文都” 延续文脉
“从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到东亚文化之都的跃变,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相通、共融的地方。”陈瑞统认为,泉州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促使社会各界重视这座城市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唤起了海内外泉州人对家乡的自豪感。
“泉州是一座有根、有传统、有灵魂的城市!”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两宋风云》的著名学者袁腾飞来泉访问时,对泉州发出这样的赞叹。
“而2013年泉州获得‘文都’美称,既是对史上泉州的褒奖和赞颂,也是对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解读和延续。”陈瑞统认为,这些城市名片的打造,不仅提升了泉州的城市形象,也有力地促进了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