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李哲)春节期间,在商水县人民影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党玉倩率领10名弟子上演了《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此次演出是周口市文化惠民的一个精彩瞬间。
“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坚持抓特色、举亮点、打品牌、树形象,精心打造一批体现周口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周口市委书记徐光说。
文化盛宴群众共享。每周五晚上,“周末一元剧场”准时与广大群众见面,只要花上一元钱就能在剧院欣赏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自2008年4月创办以来,已在剧场演出200多场,进基层演出70多场,直接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周口市公益文化开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原古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新年音乐会”、“周口少儿文化艺术节”、“周口戏剧大赛”、“周口小戏小品大赛”和“欢乐中原·和谐周口”广场文化活动等已成常态,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精品竞相涌现。近年来,周口市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全力打造文化精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城市文化氛围日趋浓厚,一大批精品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商水县豫剧艺术中心编排的反腐倡廉现代豫剧《天职》,夺得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剧本金奖、表演金奖等7项大奖。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决赛中,该市参赛剧目太康道情戏《婚姻驿站》荣获“群星奖”。2013年11月,在第九届全国杂技大赛上,该市参赛节目《空中飞人》获全国杂技大赛最高奖。在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上,由周口市戏剧艺术研究院精心打造的豫剧《山城母亲》获得“中国戏剧奖·优秀剧
目奖”。
文化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使全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申风梅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使用,新建成1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864个农家书屋、2164个村级文化大院,10个达到国家标准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62个乡镇服务点和4417个村级服务点,每个县市区均有文化馆、图书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