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河北记者李秋云 实习记者杨国勇)河北省文化厅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文化系统开展传承保护与培养涵养文化生态主题活动,通过文化生态理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等途径,使“文化追梦、锁定乡愁,崇德向善、活水源头”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从而为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
据介绍,文化生态建设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宣传阐释、文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作用发挥、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方面。
今年春节期间,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河北省春节习俗摄影展在石家庄市举办。展览中,河北各地民俗摄影爱好者拍摄的300余幅精美照片,涵盖了河北年节期间人民生产生活的诸多民俗风情、乡土风物等。“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成长的沃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如此评价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就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节日文化的重要性,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认为,此举既可以让群众分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又能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
留住中华文明的根,是河北文化系统传承保护与培养涵养文化生态主题活动中,对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位。今年,河北省将重点推进正定古城、长城、大运河、明清皇家建筑河北片和重大遗址的保护,推进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保护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强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和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建设,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出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深入实施非遗数字化工程,举办第七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
此外,河北还将逐步加强非遗实物资料库建设,《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和《中华古籍总目录》(第一部)等文集的出版工作已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