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大地到处都能听到强劲有力的文化惠民脚步声。一项项文化民生工程的实施,一个个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实,一部部文艺精品力作的新鲜出炉,一项项文化活动的高潮迭起……伴随着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脚步,为各族群众送上文化饕餮盛宴,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文化民生项目更贴近百姓
文化惠民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近几年执政为民理念的反映,也是亲民、爱民的具体体现。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连续几年进行的“民生建设年”活动中,安排实施了多项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文化民生工程,包括继续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南疆三地州基层文化室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大喇叭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东风工程、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等,充分反映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文化民生的高度重视。
仅去年,自治区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分两批,累计向全区发放电影144部(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各48部)75206套,电视剧18部(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各6部)75206套,舞台剧27部52286套,赠送发放的各类文化产品光盘数量总计达606.423万张,让全疆各族群众看上了电影《生死罗布泊》、《让爱回家》、《杨善洲》和电视剧《阿娜尔罕》以及大型歌舞晚会《木卡姆的春天》等7部优秀作品。这种优秀文化的强势传播,将和谐相处、增进团结的思想精神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尤其是“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的实施,第二批70部扶持出版作品的新鲜出炉,更加贴近基层,贴近老百姓。现在,莫言的《红高粱》、舒婷的诗选、路遥的《人生》等文学作品的维吾尔文译本,还有《鲁迅散文杂文集》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作品的哈萨克文译本以及我区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汉文译本,都能在全疆各县市的新华书店、基层文化场所以及高校和中、小学校看到,让过去很多读不到、读不懂国内外各民族作家原创作品的新疆读者,都能读到、读懂。 免费文化大餐更加亲民
春节期间,乌鲁木齐市民陈友欣一家三口是这样度过的:大年初二先去新疆博物馆参观《丝路遗珍汇天山——西北五省文物精品展》和《丝路梵韵——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感到自己仿佛穿越千年岁月,在见证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同时,一睹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场面。大年初三,他们又去自治区图书馆欣赏“秀出你的爱”图片展览,生动有趣而又丰富的图片,令他们大开眼界。大年初六,在我区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活动中,一家人又欣赏了一场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没掏一分钱,享受这些免费的文化服务,这个春节让陈友欣一家人过得很有意义。
冬日的阳光,照在喀什市帕合太克里乡文化站的院子里,十多名维吾尔族农民正激情欢跳着麦西来甫。200多平方米的展览馆内,陈列着不同时代的毛泽东绣像、石膏像和画像以及100多张帕合太克里乡的历史图片,向人们讲述着这个乡的发展历程。去年,这个乡筹资100余万元,将乡文化站和展览馆合二为一,展示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帕合太克里乡党委书记何学晖对记者说,展馆建好后,在红色文化精神的鼓舞下,乡里很多农牧民通过免费文化科学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学习活动,思想观念改变了,勤劳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文化惠民就是要多给群众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免费服务需要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越完善,各族群众享受免费文化服务的机会才会越多,空间才会越大。据了解,仅去年,全疆有1444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街道)文化站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与2010年相比,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了明显改善,受益人数增加了1.5倍,文化场馆免费服务增量进入全国前三名,受到国家文化部的表彰。
其带来的变化是,现代文化的理念、知识和思想的传播有了保障。全疆各乡镇、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薄弱的情况得到了初步改善,并呈现出了文化活动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良好发展态势。最主要的是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对现代文化有了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并努力奋斗,争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惠民演出丰富百姓生活
文化惠民就是要根据基层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能够欣赏到富含先进思想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丰富和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国家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分赴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宁县、新源县进行慰问演出,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族群众欣赏到了国内一流艺术家的精彩演出;百姓周末大舞台演出活动中,几百场精彩的歌舞剧、话剧,让乌鲁木齐各族群众在低票价中,感受到了新疆本土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随着政府购买演出机制的进一步实施,全疆地县两级艺术院团,将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再次送到了基层群众的家门口。
在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期间,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的2000多名舞蹈艺术家,奉献了65场精彩演出,让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和石河子市的观众欣赏到了国际水准的歌舞艺术。同时,舞蹈节期间的网络节庆、文化创意、学术讲座、视觉艺术等配套活动中,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强劲的现代气息吸引了八方来客。
所有演出政府补贴,所有门票低价销售,所有配套活动免费开放,还有免费赠票、媒体抢票、专场慰问等措施惠及着无数群众。
细细品味一桩桩、一件件文化惠民的举措和成果,更加激励着新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族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展望未来,大家正以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描绘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加美好的蓝图。
2013年3月17日上午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热汗古丽·依米尔接受媒体采访
本报记者宋君摄
2013年2月19日,庄仕华与医护人员看片诊断。(资料图片))本报记者李雄心摄
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中,人们在新疆科技馆免费欣赏球幕电影。(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李雄心摄
在疏附县的一个农家书屋,农民认真阅读着书籍。(资料图片)韩东摄
“旗装雅韵”吉林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在自治区博物馆举行举行。图为一位市民参观服饰展图为一位市民参观服饰展。(资料图片)本报记者秦梅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