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2月11日,记者在黑龙江省文化厅召开的“文化惠民研讨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系统强力构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三大平台,全力做好文化惠民这篇大文章。
据悉,黑龙江省图书馆创新全媒体数字资源服务模式,整合现有数字服务平台,构建起覆盖全省、传输快捷的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依托覆盖省、市、县、乡(城市社区)、村的五级共享工程网络和自建VPN专网,实现全省106个图书馆,1290个乡镇、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和9054个行政村免费共享图书馆海量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可传输资源总量210.5TB。
来自黑龙江省文化厅的一组数据表明,全省1234个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全年累计接待群众5200余万人次;全省通过“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全省254个图书馆、文化馆依托9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400个社区文化中心)开展“五送”(送辅导、送培训、送演出、送图书、送数字资源)每年达500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众100万人次以上;全省“城市之光”“金色田野”主题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全年组织活动3.3万场次,参与群众2000余万人次;全省专业院团“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全年演出3500场,直接观众500万人次。
黑龙江各地文化系统还结合实际创新文化惠民的形式和载体,例如,哈尔滨市的儿童剧进校园、黑河市的“周末大舞台”、七台河市的“七台河之夏广场活动”已成为品牌;牡丹江市出台了《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拥有基层文化队伍1334支,能够自创自编自演一台晚会的村屯(社区)达到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