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志愿者:孝道应传承 陋习不能“保护”

来源: 天津北方网

大办“白事”,铺张祭奠,这些行为虽然已经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不符合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陋习。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认为:丧俗也是一种历史遗存,应该保护。本报与天津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共同设立的“引领文明绿色祭扫”专栏自开办以来,就在市民中引起了共鸣。从昨天开始,这个专栏又新增了微博、微信、邮箱、信件等多种互动平台,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烧纸、送路、放鞭炮等是“传统”还是迷信?也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张翔是“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之一,他和他的伙伴们通过微信和邮件与我们互动,提出了他们的观点:“虽然我们致力于保护天津的文化遗产,留住城市的记忆,我们也在呼吁,让那些能代表天津历史和特色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留能传承下去。但是,我们认为,殡葬活动中有一些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而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陋俗。所以,我们不倡导‘保护’。放鞭炮、撒纸钱、念经、送路……这些行为破坏环境又扰民,是不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

张翔介绍:在殡葬活动中,他们更接受庄严、肃穆的形式,以安静代替喧闹,以鲜花代替纸钱,在安静的环境中追忆自己的亲人,其实更是一种孝道的表现。(任悦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