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包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工作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会上获悉,今年,包头市要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上实现新跨越。
动员会提出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到2015年,按照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我市要完善市、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和组织支撑能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体系,形成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创建示范模式,高质量建成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按照计划,包头市将陆续启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项目,建成市级群艺馆、民俗博物馆2个,新建、改扩建标准化的旗县区文化艺术中心8个、乡镇(苏木、街道)综合文化站33个,村(嘎查、社区)综合文化室85个,进一步推进我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标准化、全覆盖。
同时,为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包头市将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和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量化指标。充分发挥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统筹整合作用,通过公开征集、竞赛评选等活动建立文化产品资源项目库,集中进行展演展示。此外,我市要投入900万元建设市级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地方文化数字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加强广播电视地面传输建设,进一步实现旗县、乡镇(苏木)数字文化资源远程全覆盖,形成文化信息资源与校园网、政务网、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协作服务网络。
目前,包头市还在积极探索图书馆联盟、影剧院联盟和艺术院线联盟等联盟组织建设,今年将整合优秀资源,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一方面,启动社区文化学校建设项目,对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特色免费开放活动,同时,开展示范文化馆(站、室)创建活动。另一方面,启动示范性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加大对广场文化团队的扶持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记者 吴艾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