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3月1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201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即将于下周召开。昨日,市文广局向沪上媒体提前通报了2013年上海公共文化建设成就及亮点项目,并介绍了2014年将出台的重要举措及工作重点。
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2013年,上海的公共文化呈现出全国一流的发展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37个、文化馆(中心、站)245个、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5245个,以及18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等设施,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纵横贯通、市、区县、街镇、村(居委)资源共享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结构,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逾300万㎡,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75%。全年共举办活动约70万场,其中团队活动约60万场,总计服务人次约5000万,公共图书馆借阅人次约1100万。
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14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出台诸多重要举措,“比如将明确提出在公共文化配送方面建立市、区县、街镇三级网络,明确各级配送主体的责任;将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打包汇总到云端,绘制动态变化的‘上海文化地图’等。”就去年广泛吸引市民参与的上海市民文化节,胡劲军还透露,今年的活动将在类型上与去年形成区别,“去年是‘唱念做打,今年是‘听说读写,类似朗读会、演讲、写作比赛类的活动数量将会增加。我看到有新闻说,韩剧的很多编剧都是家庭主妇,这正是我们希望通过市民写作大赛挖掘到的东西。”(李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