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文化网讯 2月27日,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指导、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文化厅支持、广东省文化馆承办的“第一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城市文化(群艺)馆馆长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全国32个省级、15个副省级城市文化(群艺)馆馆长参加会议。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副司长陈彬斌,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副主任刘惠平,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副厅长陈航和部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以“如何发挥文化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作用”为主题,围绕2014年文化馆、群艺馆的工作任务以及新形势下文化馆、群艺馆的创新发展,围绕文化馆、群艺馆如何建立行业管理机制,明确文化馆、群艺馆职能定位,促进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张永新司长在讲话中向大家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他说,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按照中央要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是推进“四化”和“一机制”建设,即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和社会化,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文化部将以“完善体系、提高效能、促进公平”为纲领,着眼于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顶层设计,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参与,创新管理方式。
张永新司长强调了文化馆体系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文化馆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民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今后一个时期,文化馆建设发展要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发挥好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载体、手段,应用数字网络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文化馆逐步从实践推动向理论建设和实践推动并重转变,从硬件建设为主向软硬件建设并重转变,从抓“点、线”为主向抓“点、线、面”并重转变。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文化馆行业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李宏主任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发展中心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发展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2014年的工作规划,特别是拓展文化馆工作的一些想法。他说,共建共享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理念,服务基层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根本动力,文化馆(站)早已成为文化共享工程向基层延伸服务的重要抓手,是数字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促进文化(群艺)馆事业的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和协调联动,近年来,文化部加快推动成立中国文化馆协会的进程。协会成立后,将发挥在文化馆行业规划和标准制订、理论政策研究、信息交流、人才培训、资质认定、行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化水平,提升文化(群艺)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中心将承担协会秘书处职能,未来工作中将加大文化馆品牌树立,一是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兼顾民族性、地域性和行业性,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全国性群众文化品牌;二是整合优势,形成特色,整合区域性文化资源,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三是优化载体,形成系列,结合线上线下活动,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各种文化载体, 塑造“精品工程”“长效工程”,使其形成系列,形成影响。
会上,陈彬斌副司长、刘惠平副主任分别就2014年中国文化馆年会筹备情况和中国文化馆协会筹备情况进行了通报。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冯守仁、巫志南、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国际交流部主任周美芬以及广东省文化馆匡志刚馆长、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黄念清馆长、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毕富纯馆长在会上作了发言并围绕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广东省13位地市级文化馆馆长列席了本次会议。(刁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