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文化网讯 3月20日,位于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省文化馆民间艺术传习区又迎来了一批艺术爱好者,40余位来自杭州的小学美术教师跟着传习老师学习了沙燕风筝、西湖绸伞的制作工艺。据了解,像这样的传习教学活动在浙江省文化馆民间艺术传习区每周都有开展,传习教学内容涉及刺绣、木雕、剪纸、织布、西湖绸伞等近10个民间手工艺项目。
近年来,浙江省文化馆加大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围绕“搜集、整理、研究、开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继承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重心,注重调查研究,多次举办各类民间艺术活动赛事,大力弘扬浙江优秀民族民间文艺。特别是新馆区开设的对公众开放的民间艺术传习教室、民间艺术展示厅及多媒体教室为全省民间艺术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展示交流平台,浙江民间艺术传承迎来了新的“春天”。
每周一次传承教学,扩大民间艺术普及面
“民间艺术传习活动由名家主持,主要为市民开展技艺展示、互动教学等。传习区平时由专业人员驻守,进行精品创作,并接待市民参观﹑展销。同时针对每月的主题展览活动,免费开设一周一次的教学坊工作。” 浙江省文化馆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余知音老师相告,新馆区自1月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民间艺术传习室陆续有市民来参观,许多市民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为满足群众需求,民间艺术传习区陆续对外开放了杭州刺绣、西湖绸伞、剪纸、手工织布、泥塑、黄杨木雕等民间手工艺项目,参观者不仅可以在传习室里欣赏到艺人们制作精巧的艺术品,还可以坐下来自己动手试试,成为大师的嫡传弟子。
为扩大民间艺术普及面,浙江省文化馆与省市教委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与省教委美术教研室联合举办了三期“浙江省小学教师工艺教学培训班”,与省教育厅美术教研室联办了“中国民间工艺教学专修班”。近几年,浙江省文化馆还利用免费开放展览讲座的契机,在中小学、各大院校多次举办了“民间艺术、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通过展览展演、讲座论坛的形式,普及了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手工艺等民间艺术项目,让广大师生通过与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直观感受浙江省民间艺术的魅力。
每月一次主题活动,提升民间艺术知名度
除了各门类民间艺术传习室免费开放之外,位于一楼的三个民间艺术展示厅每月都会推出一期不同主题的展览和活动。如1月份推出了“耕耘者——浙江省文化馆老艺术家邀请展”,2月份与保俶塔实验学校共同举办了“和家长一起寻找身边追梦人”传统工艺亲子体验活动,3月份与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共同举办了“杭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传统手工艺培训”。
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传统工艺亲子体验活动、新生代艺术家作品展览等各类免费开放展示展演活动,为广大群众送上艺术大餐,普及传统文化。每月一次的主题展示展演活动,让人们对浙江省各地的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效提升了民间艺术的知名度。尤其是新生代艺术家作品展既让人们了解了该省各地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与发展状况,也为新生代艺术家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一批新人脱颖而出,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接班人基础。
每年一次网络评选与现场展演,拓宽民间艺术传承渠道
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网络评选是近年来省文化馆推出的网络群文系列活动之一,从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次,其中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民间故事和民间曲艺。活动采取一年评选一年展演的方式,网络评选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和好评,现场展演则让这些民间艺术从网络走到现实,使观众在欣赏民间艺术的同时,感受洋溢着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感的民间文化的魅力,网络评选与现场展演相结合方式极大拓宽了民间艺术传承的渠道。
今年将对2013年征集评选出的1个“最具浙江地域特色民间曲艺”(绍兴莲花落)和21个“浙江最具地域特色民间曲艺”进行现场展示。同时推出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民间美术)网络评选,通过浙江艺术网向广大民间美术爱好者征集浙江省各市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并被当地广大群众认可的民间美术项目。(投稿:颜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