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看广西公共文化建设成果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4年3月8日,正值“南国之声”一周年之际,一场交响乐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上演。一年的时间里,“南国之声”演出了107场音乐会,吸引了4.5万名观众,高雅艺术正渐渐进入当地普通百姓的生活。

紧随“南国之声”的脚步,由广西杂技团推出的“南国炫技”、广西木偶剧团开展的“欢乐城堡”、广西戏剧院与广西群众艺术馆合作的“民族戏苑”等活动陆续拉开了广西各大艺术院团文化惠民的系列活动,用专业精湛的演出、低廉惠民的票价,在每个周末的晚上为群众献上艺术大餐。

在3月9日举办的广西201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上,广西文化厅纪检组组长李晓泉表示,2013年广西公共文化工作硕果累累,在新的一年里,广西公共文化工作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巩固和创建为抓手,以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积极促进广西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创建多个示范区(项目)

近日,玉林市容县的城北社区、福船社区、城东社区等5个社区分别进行了容县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基地挂牌仪式。这些基地今后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舞蹈、书法等活动,群众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进行文化娱乐将更加方便。

2013年,来宾市和河池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顺利通过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验收。2014年,正值玉林市、柳州市鱼峰区、桂林市临桂县全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创建年份,新一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陆续展开。

为全力推进“鱼峰歌圩”示范项目的建设,柳州市鱼峰区启动了“鱼峰歌圩365工程”,希望将“鱼峰歌圩”打造成文化品牌。桂林市临桂县政府今年将投入约1050万元到“临桂五通农民画引领文化致富模式”的项目建设上。玉林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国强称,要借助创建东风,引起全市上下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加快建设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

1.2万余支基层文艺队

不久前,60多条炮龙在宾阳县古城里翻腾。百龙共舞,千炮齐鸣,万人同欢是历年“宾阳炮龙节”最热闹的景象。今年的炮龙节倡导回归传统,并且转由社会民间团体组织主办,当地群众携手展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广西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涌现了不少文艺精品。其中三江县的《侗不离酸》和贺州市的《连心店》获得“十艺节”作品类群星奖,“宾阳炮龙节”和柳城县“百村百戏”“桂林百姓大舞台”“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十艺节”项目类群星奖,刷新了历届广西最好成绩。

随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推进,广西目前已建有基层文艺队1.2万余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涨。今年春节期间,全区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3393场,平均每个乡镇3场以上。

据广西文化厅公共文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西要继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计划组织各地市开展以“十艺节”群星奖、“八桂群星奖”作品为主的巡演活动,并与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星奖的影响力。“这次巡演要创新活动方式,积极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支持、企业赞助等方式,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的新模式、新机制。”李晓泉说。 

    新建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日前,桂平市木根镇都合下村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前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村文艺队载歌载舞,庆祝该村公共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自2010年起,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被广西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3年,广西再一次扩大建设规模,建成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财政对每个公共服务中心的投入也由2011年的16万元上升至20万元。

今年初举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今年广西还将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同时,为了给各地争取更多的建设时间,广西文化厅改变以往的做法,采取先拨款,各地市再上报建设名单的方式。据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已于今年2月下拨至各地市文化局,3月底,建设名单将全部出炉。此外,今年广西还将建设200个示范(数字)农家书屋,力争完成20万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任务。

与此同时,广西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也有所突破。迄今,广西已有超过1万名文化志愿者投入城乡文化服务活动中,共成立了文化志愿者分中心15个、支中心129个、服务站221个、服务点748个。其中,广西图书馆“光影榭——周末观影沙龙”、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千村万民农村基层大培训”、广西师范大学“高校公共文化志愿进‘三馆’入社区”、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情暖乡村同欢乐”4个志愿者活动,被文化部评为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