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让文化志愿服务常留身边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春枝走进了一家职业介绍所。她只想到一个教师家里当家政,为什么呢?影片名出现在银幕上:一个温州的女人。”3月9日,在陕西省西安博纳新天地国际影城的一间放映厅里,两天前刚刚上映的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正在以附加“画外音”的方式播放……

五十出头的项红此时正戴着墨镜“听电影”,有视力障碍的她听得十分专注。当日,影厅里共有盲人、聋哑人、肢残人士及陪同他们来的亲友200多人在免费欣赏电影。此外,近60位身穿红色马甲的文化志愿者分布在影厅内外,他们从一大早在影城外递上香喷喷的早餐,到搀扶、引导这些观众进场,已经忙乎了一上午。

有人曾戏言:“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而如今,伴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在陕西,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爱心人士携起手来,致力于将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以这项“爱心影城”系列观影活动为例,除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博纳影城这3家主办单位外,参与活动的还有陕西省聋人协会、盲人协会以及西安古都放心早餐有限公司,现场还有为残疾人赠送墨宝的书画家,以及来自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的志愿者,整个活动从组织到呈现既周到又丰富。从2012年12月“爱心影城”在博纳新天地国际影城挂牌以来,包括“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在内,每年3月到6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上午,这项活动都会如期举办,如今已免费组织放映了30场电影。

大一女生张梦是西北政法大学青年志愿者大队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她正在接受手语培训,而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也让她变得更加耐心、细心。来自西安工程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陈英琦和郭丹丹负责解说电影。“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在进行现场解说之前至少要将电影看3遍,边看边构思如何解说。”陈英琦说,“针对这一特殊观影群体,在解说电影时,我们会特别留心避免出现看、望、瞧以及涉及颜色的词语。”

除西安外,陕西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2011年3月,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吸纳了一批有一定特长、对艺术充满热情的文艺骨干,正式成立了包括民族乐团、舞蹈队、秦腔团、豫剧团等14个文艺团队在内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大队”,他们赴广场、企业、社区、工地、乡村演出,把丰富的文化食粮奉献给城乡群众。“2013年,文化志愿者服务大队下基层演出126场,同时辅导基层文化活动、培训文艺人才2000余人次。”宝鸡市群艺馆的工作人员尉超伟说,在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辅导站、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的同时,越来越多艺有专长、对文化服务有热忱的社会人士踊跃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此外,作为“走出去”的文化志愿服务,“渭水歌韵·雪域情深——宝鸡文艺节目赴藏演出”更是将文化志愿服务带到了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等地。在2013年全国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包括此项活动在内的陕西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受到文化部表彰。

“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完善各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推动文化志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有效开展。”陕西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覃彬说,陕西省文化厅刚刚发出了《关于开展2014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系列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动员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建立机制,着眼长效;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拓展社会筹资渠道,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尊重和保障文化志愿者权益,切实保护好文化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努力使陕西文化志愿服务在实现常态化的过程中扎根基层、绽放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