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全市从事文物安全的工作者只有百余人,平均约40处文物古建才有一名专职保护者。日前北京启动的“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将通过文保志愿者对北京的文物古迹开展日常巡查监督工作,使文物保护基本实现24小时全覆盖。
北京文物古迹将迎来首批文保志愿者。近日,北京市启动“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行动由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联合发起,面向北京招募志愿者参与文物保护,首批志愿者将于4月中旬上岗。
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北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完美和谐的古都城市格局。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为北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是北京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向世人展示了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北京市文物局统计,北京市辖区内共有不同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包括长城、故宫、十三陵、颐和园、天坛、周口店等世界文化遗产6处,大运河、梅兰芳旧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贝家花园、普照寺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56处,其中不少文物因人手不足而保护不到位。
近年来北京市的文保工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有部分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如风、雨、电、火等灾害对古迹的损害,特别是很多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由于维修不及时,导致损害加剧;同时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旧城改造中,许多古建筑又遭到人为破坏,文物保护受到挑战。
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表示,保护和传承首都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文物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全民的义务和责任。“北京市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旨在发动全社会热爱文化遗产的志愿力量,参与到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中,弥补文保专业力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