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安徽记者乔国良)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工作推进会4月11日在合肥召开,确定该项文化建设工程列入安徽省委、省政府今年工作要点。今年农民文化乐园将扩大试点数量,并对内容建设、设施配套、资源整合、资金投入、运行管理等方面从省级层面作出标准化要求,以推动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在点上深化、面上推开。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有关负责同志,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出席会议。
安徽省自2013年5月推行的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针对村级文化设施普遍匮乏且标准不一、公共文化产品单薄稀缺、资源分散管理多头、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慎重推出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旨在在全国率先展开对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探索和实践。农民文化乐园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标准建设,对服务内容、运行管理等提出了相应要求。2013年,安徽省选择了20个行政村先行试点建设,今年2月已全部建成。截至目前,20个村组建文艺队伍39支,开展各类活动107场,参与群众近3万人次,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会要求在此基础上坚持方向、坚定信心、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今年省级试点将由20个扩大至100个。
本次推进会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对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重点环节提出了标准化要求。如服务内容要重点抓好演出服务、电视服务、广播服务等8个方面。强调内容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文化乐园要成为农村价值引领和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在功能定位上,文化乐园既是为农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平台,又是农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农民的精神家园。在这一定位下,乐园必须具备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几种功能,实施建设既要因地制宜、不贪大求洋,但又必须具有基本设施。在建设形式上,既要整合已有各种资源,又要求按照标准化来科学整合。在投入机制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责任,以市、县财政为主体,形成硬约束,做到规范化。在运行管理方面,要为农民文化乐园建立规范化制度,配好队伍,培育农民文体队伍,文化部门做好“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工作,把“要”“送”“种”文化三者更好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