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今年,省文化馆新馆将正式启用,各方面功能设施都有较大提升和改善。省文化馆馆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寿宴日前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今年将继续积极组织开展导向性、示范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将积极发挥"大师引进工程"的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料挖掘、整理、编纂、出版等工作,不断提高我省非遗保护的水平。
2013年,省文化厅启动实施"大师引进工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被聘为山东省文化馆(原省艺术馆)的名誉馆长。
王寿宴说,在名誉馆长的支持下,省文化馆承办参与全国高层次培训班,不断提升开展非遗工作的业务水平。承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科技手段及数字化建设培训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解读与贯彻落实培训班",来自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志参加了培训。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和"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仪式暨展演活动"。组织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业务培训班5期。
王寿宴说,今年在发挥"大师引进工程"作用方面,打算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人才力量,组织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料整理,重点包括对山东传统民间舞蹈、民歌的资料挖掘、整理,摸清这些文化项目的真实生存状态。"我们计划编辑出版《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志》。"
王寿宴说,在山东传统民间舞蹈资料的整理方面,目前已经完成40万字的文字资料搜集、撰写工作,涉及140个民间舞蹈项目,"接下来将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和论证,进一步完善后就正式出版。"
今年6月14日,我国将迎来第九个"文化遗产日"。王寿宴表示,将充分利用省文化馆新馆的各项功能设施,做好我省优秀非遗项目的展览展示工作,宣传非遗保护理念,推动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利用宽敞的展厅,对我省列入省级以上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展示,同时还将邀请部分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
2013年,山东省文化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山东举行的第十六届"群星奖"的决赛中,我省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艺术门类共计32件作品、4个项目荣获"群星奖",6人夺得"群文之星",这一成绩在全国遥遥领先,创造了我省参加"群星奖"以来的最好成绩。王寿宴说:"其中,山东省文化馆创作的广场舞《幸福像花儿一样》、女声表演唱《新绣荷包》在决赛中以优异成绩获得‘群星奖’。由省文化馆参与的平派鼓吹乐《赶山会》、幼儿舞蹈《我和爷爷踩高跷》荣获‘群星奖’。"
王寿宴说,在美术创作方面,省文化馆人员创作的《山东的农村改革》入选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及展览;《点彩》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国画优秀美术作品展;《八仙过海》、《大舜传说》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民间文学"美丽的传说"创作工程及展览。
在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省文化馆也有很多好做法、好经验。王寿宴说,省文化馆抓实基层文化示范辅导点工作,实施基层文化示范专人专点制度,指导厂矿、学校、街道、社区的业余群众文化活动,"我们形成遍布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每年下基层辅导时间达人均29天。我们还注重发挥文艺团队带动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积极为文艺团体提供阵地依托和发展平台,去年省文化馆"梦之翼"女子合唱团荣获‘相约十艺节·文艺走基层——第六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