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更多人在这个周末走进博物馆参与体验活动,有多少人能够认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博物精神?国际博物馆日设立的意义难道只在这一天?
“我谈不上研究……我可能只是比一般人更注意观察了解身边事物,思考掌握相关常识而已。”身边一位“博物学家”式的朋友这样回答网友的询问。在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一直没有博物学家这一职业概念。但是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到达尔文,博物学家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诸子百家中也有很多博物学家,只是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走上了把儒学当国学,以及文章治国的道路。近代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赛先生和德先生也很难真正融入国人之心。
先有博物学,后有博物馆。实体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集中记录传播科学和文化,“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则是每个人身边的大千世界。真正重视通识教育,起码不把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和认知方法“还给老师”,从身边开始关注、了解、思考大千世界的点点滴滴并融会贯通,那么,处处都是博物馆,人人都可成为“博物学家”。只有从眼到心真正架起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才会有超越职业和功利层面的、不断丰富的收获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