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7点钟光景,田家湾村村民高会芹来到村西文化广场,和同村二十多名好姐妹踩着欢快的音乐节拍,一起跳起了广场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漾起开心的笑容。
“以前,俺们村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村里开展文体活动都为场地发愁。现在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来跳舞的人也越来越多喽!”该村党支部书记田家环乐呵呵地说。
如今,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象田家湾村村民一样,百姓出门步行15分钟到20分钟,享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众多城乡居民的“休闲”习惯。而这一切,全部得益于该区推行的“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工程。
薛城古称薛国,是造车鼻祖奚仲故里、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唢呐、剪纸、武术等特色文化闻名遐迩,文化底蕴浓厚,文化特色鲜明,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薛城区强化“文化兴区”理念,率先在全市提出了打造“特色文化城市”的目标,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建设“15至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了一批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围绕夯实阵地,实现文化资源全覆盖,薛城区频出大手笔: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奚仲纪念馆、中陈郝瓷窑展览馆、鲁南民俗文化馆等8个文化展馆和160处健身园。投资5600万元的奚仲市民健身园已建成,成为集健身、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开放式水上公园。投资1600万元,目前鲁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特色演艺馆“皇家9号特色演艺馆”正式营业,定期邀请二人转明星及港台歌星演出。投资11600万元,建成了一次性可容纳918名观众的东润影城、乐达国际数字影城2家高档数字影院。在驻薛某部队、大成国粹艺术培训中心等五家单位设立了图书分馆。开展送书下乡、进军营、进社区等活动。并坚持每周六、周日到71569部队开展图书借阅活动。大力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设立了图书馆资源共享支中心电子阅览室。各镇街相应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与“农家书屋”计算机资源共享,形成区、镇、村三级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基层、涉及面最广的组成部分,薛城区本着“科学、规范、超前、实用”的原则,重点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目前,7个镇街全面完成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其中,投资400万元、占地8000平方米的陶庄镇综合文化站获省级基层文化辅导优秀示范点殊荣。按照统一设立图书室、娱乐室、电教室,统一制作牌子,统一制作制度版面,结合村地理特点建设文化场地,结合群众爱好组建活动队伍,结合远程教育制定安排活动计划“三统一、三结合”原则,全区建成村级文化大院72家,组建8支乡村电影放映队,建成“农家书屋”89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成为直接服务“三农”文化的主阵地。
共建共享,实现文化生活全覆盖是薛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鲜明特色。围绕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的“文化民生”准则,该区每年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利用100天时间,举办“百日消夏群众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主题演出30余场次,参与演职人员2万余人,参与观众达20余万人次。同时,在电影文化广场开展百部红色经典电影展映活动,观看群众达10余万人次。大力扶持庄户剧团发展,目前,全区各类庄户剧团已发展到97家,各庄户剧团年演出场次达50余场,参加送戏下乡慰问演出演职人员达5000余人次,遍及全区7个乡镇,50个行政村,参与观众达20余万人次,实实在在的将文化惠民工程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同时,该区每年春节期间还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民间游艺队伍进城大拜年和送春联、图书、电影进社区、农村等活动,多层次、多种类、多方位大型综合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