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演出:剧院的公益责任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五夜晚,山西大剧院音乐厅里座无虚席,《红楼梦》主题音乐凄美婉转的旋律让很多观众感动落泪。这一幕,只是山西大剧院“长风之夜”周末惠民演出的一个场景。自2013年8月山西大剧院“长风之夜”活动开展以来,迄今已发展成为山西省内高水准、常态化的文化惠民活动之一。

据记者了解,国内绝大多数大剧院属于国有资产,一般会委托给企业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此外,政府还会匹配设立一个事业体制的监督机构。在常人眼中,这个机构只是配合企业履行日常的协调监管任务。“事实上,我们还有第二个同等重要的职责,就是代表政府专门负责联系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山西大剧院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表示。

湖北武汉琴台大剧院自2007年建成后,一直坚持举办公益活动,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武汉琴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平表示,举办公益活动的费用一部分来源于政府补贴,一部分则是企业的贡献。因此,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商业演出需要一定的市场基础作为保障,而公益惠民活动能让更多原本没有机会接触高雅艺术的观众了解大剧院舞台艺术的丰富多彩,这就是对潜在受众的开发。”山西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永表示。

在政府和企业“双轮驱动”的效应下,各地大剧院文化惠民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哪里‘双轮驱动’工作协调得好,哪里的惠民就更有力度、更有实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大剧院的惠民演出票价大部分在10元至30元之间,最高不超过100元,与日常演出的高票价形成鲜明反差。

在河南保利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利看来,惠民活动应该特别关注工薪阶层和爱好文艺的广大群众。“我们连续多年组织业余公益演员招聘活动,给他们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此外,我们每年还在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组织爱好文艺的群众举办业余文化活动,一年举办40余场。”陈泽利说。

针对河北邯郸戏曲市场环境较好的特点,邯郸大剧院特别加强了对戏曲演出惠民的关注力度,在重要节庆活动期间安排多场戏曲演出,且在热门档期,票价不升反降。除此之外,邯郸大剧院还举办了“剧院开放日”“艺术知识讲座”等普及性艺术教育活动。“除了利用惠民演出培育新兴观众市场外,我们每年举办的活动还可以拉动相关艺术设施的运营,促进邯郸演艺市场各种要素的繁荣。”邯郸市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文生说。 

 山西大剧院则尝试将惠民演出从单一场次向常态化转变。在举办“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等多个主题公益演出活动后,每周五晚坚持举办的“长风之夜”周末惠民演出,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平时看演出,我们这些上班族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能把商业演出的最佳时段牺牲出来做公益活动,足见山西大剧院的用心。”曾经多次前来观看演出的太原市民孙先生说。“我们不但要广泛组织开展惠民活动,而且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感受和市场的接受度,避免形式主义,把细节做到最好。”陈林表示。

能进入专业的大剧院演出,是许多文艺院团的梦想,然而,高昂的场租费却令他们望而却步。自文化惠民活动火热开展以来,文艺院团有了更多机会走进大剧院。经山西省文化厅多方协调,进入山西大剧院开展惠民演出的文艺院团不仅不用支付场租,还能得到一定的政府资金补助。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院团演出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全场爆满的观众和他们热切的眼神,让我感觉到民乐还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刘牧说。

除国有院团外,做公益活动的民营企业在大剧院往往会得到特殊关照。河北邯郸三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做少儿和特殊儿童艺术教育的企业,他们在邯郸大剧院演出时,往往会在场租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优惠。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地剧院、院团管理者普遍认为,大剧院公益惠民活动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也导致剧院“高高在上”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并未完全破除。无论是加大公益活动力度,还是提高观众对演艺市场的认知程度,大剧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