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景宁:“五百工程”助推示范区创建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浙江省景宁县文化主管部门围绕目标,创新方法,以实施“五百工程”建设——百场文化订制、百项文化品牌、百个文化客厅、百台乡村节事、百支文化队伍为主要载体,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百场文化订制是指文化部门全力开展的以“文化项目申报制”为核心的百场“文化服务”活动。当地在年初举办“文化项目申报”乡镇专场和业余文化团队专场实施“集中订制”的基础上,让全县县、乡、村三级文化订制员、指导员深入畲乡山寨,分级开展“专项订制”活动。目前,已举办了“梅岐生态文化节订制专场”“景南仁孝文化节订制专场”“郑坑非遗文化节订制专场”等各类活动40余场,订制的内容涉及“项目申报”“策划指导”“舞美服务”“文艺培训”等。可以说,“文化订制”的旋风已在畲乡大地吹起,各级文化指导员、文化订制员、文化志愿者都成了畲乡群众贴心的“文化保姆”。从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到实现文化基本保障、开展一站式全程服务,景宁文化部门也实现了从原来的“办文化”“送文化”向“管文化”“服务文化”转身,全县文化氛围空前高涨。

百项文化品牌是指近年来景宁县成功培育的“幸福文化品牌群”,其力求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系统、涉及各乡村的百个系列文化品牌。其中,“凤舞畲山大舞台”荣耀开展,为全县群众继续提供没有“门槛”的文艺展示平台,让民星闪耀;“文化预报”“文化日历”联合推出,实现了从文化信息月报到日报的转变,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尽晓畲乡文化事。此外,“畲乡文化卡”“百村闹春”“小小故事林”“书友聊吧”等近百项文化品牌继续得到提升和强化,成为推动畲乡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百个文化会客厅是指当地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即百个文化广场、百个文化礼堂和百个非遗馆(室)建设。目前,全县133个村的幸福广场建设已完成了目标任务的90%,这些文化广场建成后将成为乡村居民文化休闲的好去处;全县完成文化礼堂建设25个,正在推进建设的文化礼堂有14个;分布在全县乡村的33个乡村非遗馆,也逐渐成为乡亲们留住乡音、记住乡愁的最佳场所。如今,文化广场、文化礼堂、非遗馆(室)正在以“文化会客厅”的形式为畲乡群众构建综合性的文化体验馆,使当地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百台乡村节事是指按照“一乡一品”的要求在全县城乡开展的特色民俗节事活动。今年春节期间,畲乡景宁以当地梧桐村为起点,拉开了全县“百村闹春·乡村春晚”的大幕,全县133个村都先后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浓郁、亲情四溢的春晚活动。章坑尝新节、马仙文化旅游节等近百个类型不一、风格各样的文化活动为景宁创建省级示范区再添新动力。

百支文化队伍是指建设好全县513支业余文化团队。业余文化团队是景宁文化示范区建设和推进畲乡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景宁全力实施“十百千万”文化人才保障工程,即组建十大类文化服务队伍、建好百个业余文化团队、培养千名文化志愿者、形成万余名文化爱好者。目前,这批队伍正深入全县各地、各个文化礼堂积极开展送服务下乡等活动,为示范区建设带来一股强劲的文化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