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 实习生 王星晶
刚踏进吉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监门,8米长的开卷《弟子规》雕塑便映入眼帘。今年以来,根据吉林省监狱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吉林省各监狱把监区文化建设作为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的重点工作,注重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服刑人员。同时,吉林省监狱管理局还联合吉林省图书馆在设立了8所监狱分馆,在监区普遍建立了图书角,通过自修和集中上课的方式,让服刑人员接受文化熏陶。
文化教育作用巨大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记者在管教所看到,一群少年正在高声背诵《弟子规》。
“原来这些服刑青少年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自从学了《弟子规》,大家逐渐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半年来,违纪率也下降了不少。”吉林省未成年犯管理所所长柴荣军说,大多数服刑人员是因为文化缺失,不懂法而犯法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服刑人员极其重要。
16岁的缪某因抢劫入狱,学习《弟子规》后深有感触:“以前就是因为没有文化、不听父母管教,整天游手好闲才误入歧途的,出去以后一定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副处长杜伟介绍,在组织服刑人员学习的同时,吉林省各个监狱还实行奖励法律积分的政策,以学习《弟子规》为例,服刑人员能背诵全文,理解意义,并能自觉按照所学的道理修正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在监狱考核中获得法律积分,从而让服刑人员获得减刑的机会。
高墙内的文化空间
“好多服刑人员从小就缺少读书环境,而吉林省图书馆拥有大量文化资源,应该主动走近有需求的人群。”吉林省图书馆副馆长郝君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来,吉林省图书馆已向监狱分馆累计投放图书10万余册,并根据需求定期更新。
走进吉林省长春北郊监狱,记者看到监狱图书馆所有图书分类明确、整齐地陈列于书架之上,杂志和报纸也整齐排列。据介绍,这个监狱现有图书2.4万册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图书由吉林省图书馆提供。在图书室门口的办公桌上有几沓厚厚的借阅记录本,阅读区内,服刑人员正在认真阅读。
记者见到,在服刑人员生活区的楼道里都摆放着一个大书柜,里面装满各种图书。“监狱内图书馆的空间毕竟有限,把一部分书放在监区和监舍,可以让服刑人员离书更近,同时各个监区的图书根据阅读情况定期相互轮换,充分满足大家的读书需求。”据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王立国介绍,吉林省监狱系统在吉林省图书馆的支持下,在获得社会图书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加大图书投入,仅2013年就筹资近百万元,购置了8.7万册图书。
重新点燃生活希望
付某曾是监狱里出了名的“顽固犯”,他被判无期徒刑,入监7年来吞勺、割腕,消极改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监狱开展《弟子规》学习的演讲比赛,让他道出了心里话:“自己32岁了,不但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让他们在别人面前直不起腰来,现在自己认识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孝。我要好好学习、好好改造,争取多得一些积分,以后出去好给父母尽孝。”
服刑人员吴某也说:“刚进来时面对20年的刑期,每一天都在煎熬,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心里一充实就感觉日子有了盼头。”他打开学习笔记,记者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他的学习心得:“在进来之前啥手艺也不会,成天想着不劳而获,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自从监舍有了图书角,我学习了一些汽车修理方面的知识,有了技术,出去后好找一份正经的工作,抬起头重新做人。”
“读书有利于服刑人员树立正确人生观,重新点燃他们的希望和梦想。”郝君告诉记者,吉林省图书馆正在与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推广图书馆分馆制,让图书馆覆盖全省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