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培训空中传递 基层工作者就地取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7月31日,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两场关于公共文化的培训正在进行,分别是由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与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主讲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时代任务》和《城市图书馆的挑战:创新与未来》。这两场由名师担纲的培训,当日现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汇聚来自各地的学员。不过,培训结束之后,全国很多地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都在讨论“课上”的内容。

原来,通过网络技术,这两场讲座实时传递到了26个省区市的近200个接收点,各地共有近2万人同时参加了培训。这是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人事司统筹协调,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组织实施的“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远程视频培训的首期。作为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将优质培训资源直接推送至基层,面向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不出单位就能听到专家讲座

7月31日上午9点50分,离培训开始还有10分钟,四川省文化馆的会议室里已坐满前来学习的基层文化干部。作为“空中大课堂”培训接收教学点之一,四川省文化馆此前进行了周密安排并对设备进行反复调试,以确保培训顺利进行。“这种培训方式新颖,不出单位就能听到专家讲座,方便多了。”四川省文化馆音乐舞蹈部副主任曾萍说。

培训正式开始后,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李国新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时代任务的深入剖析,给基层文化工作者以不少启发。“培训消除了地域限制,让我们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开了眼界。”成都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田宇说。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很少有机会听到这么好的老师讲课,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在浙江图书馆,与120多人一起参加“空中大课堂”培训的浙图工作人员田顺芝说。当天,浙江宁波、湖州、嘉兴、绍兴等地也组织了“空中大课堂”培训。

在陕西,陕西省图书馆、商洛市图书馆等单位也组织工作人员在线实时接受了培训。大家纷纷表示,“空中大课堂”不仅弥补了省、市培训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而且其所传达的理念也让基层文化工作者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上。

“以前我们想接受这类更高层次的培训只能远赴外地,现在在本地就能听到这些专家讲课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群艺馆美术摄影部副主任黄瞻说。当日,他和群艺馆80多名业务人员一起参加了在线培训。

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图书馆等10家图书馆的700多名干部职工在参加了培训后普遍反映,讲座既有综合又有专题,既有政策性内容也有业务性内容,对开展基层文化工作很有帮助。 

 

全年拟培训30多万人次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依靠力量,基层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目前还远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通过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已成为各级文化部门的共识。然而,受各种条件限制,基层培训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专家,自身培训力量又不足,导致培训内容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尽管文化部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但其辐射范围毕竟有限。一些获得示范性培训机会的文化工作者本该成为基层培训的师资,却因经费等问题难以开展。为了让更多人得到培训机会,文化部建立起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作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重要延伸。“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采取统一组织、在线实时授课的方式进行,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设立主教室,全国各接收教学点同步接收,组织相关学员现场听取专家讲座,全年拟培训基层文化队伍、业余文化骨干30多万人次,对象为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县级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人和管理干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工作者及业余文化队伍等。

据了解,今年7月至12月,“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将安排6期培训、每期两门课程,拟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就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图书馆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热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为了保证在线培训的质量,文化部对接收教学点的硬件指标做了具体要求,如教室需容纳100人以上、接入带宽为10M以上的独立互联网宽带等。 

基层队伍远程培训渐成网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数字阅读和在线学习正在逐渐融入大众生活。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培训项目,正是这一时代变化的顺势之举。

除了“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2014年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培训项目还包括由国家图书馆负责组织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网络书香讲坛”和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学习港”,这两个项目采取组织学员统一学习和学员自主选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网络书香讲坛”依托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网站,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的优质培训资源,已于7月21日正式上线,第一场讲座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主讲的“万物互联背景下的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讲座采取开放式发布的形式,任何可连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均可播放。目前,各地已在省级图书馆的组织下发动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公众观看视频,共同讨论学习心得。接下来,国图还将每月推出一场精品讲座,内容囊括数字图书馆热点和信息技术前沿等,均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数字学习港”依托国家数字文化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相关的优质培训资源。从2009年至今年6月底,“数字学习港”已举办57期,超过143万人次参加了学习,得到基层业务骨干的广泛好评。

(参与采写:刘婵、冯钰珊、梁娜、付远书、秦毅、杜俏俏、阿勒得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