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欠发达地区群文活动模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浙江常山推进“三唱三红”

探索欠发达地区群文活动模式

余根良

2013年,浙江省常山县“欠发达地区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模式与机制”项目获得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常山县不断赋予公共文化示范项目更多内涵,创新开展“三唱三红”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即展开“常山之歌”天天唱、“越剧专场”周周唱、“激情广场”月月唱、“春节元宵”开门红、“主题活动”年年红、“一乡一节”处处红6个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使示范项目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三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常山之歌”天天唱。为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常山县创新性地开展了“常山之歌天天唱”活动,选取15首常山本地原创乡土歌曲,制作成《柚都石城·美丽常山》CD及歌曲小册子、歌词口袋书3000份,着力向全社会推广普及,让乡土音乐飘满“柚都石城”。

在宣传推广工作中,该县文化部门运用7个户外LED大屏幕在黄金时段连续播放“常山之歌”MTV,并且在广场、景区等公共场所播放相关音乐。同时,还将歌曲光碟送到乡村、街道、学校和企业,努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普及率。目前,当地还利用常山之歌《柚都石城》、《美丽常山》等编排了排舞。

“越剧专场”周周唱。“常山艺苑”周末越剧免费专场活动由常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等联合主办,浙江泓影·常山越剧团承办,旨在增强当地越剧表演氛围。从今年5月开始,该项活动每周末都在泓影山庄剧场举行越剧专场演出。

2013年1月,民营企业老板周志胜抱着对越剧艺术的浓厚兴趣,投资500多万元创建了浙江泓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成立了浙江泓影·常山越剧团。剧团成立后编排了以常山历史文化名人——清官樊莹为题材的廉政越剧《清简樊莹》,并在全市巡回演出,该剧还参加了全省第十二届戏剧节并荣获新剧目奖。同时,该剧团又从浙江省级艺术院校招收10多名年轻演员,编排了20多部折子戏、歌舞节目等,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该剧团目前已成为常山县民营企业投身公共文化建设的典范。

“激情广场”月月唱。常山县利用城区公共文化广场的活动空间,充分发动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在当地文峰广场每月举办“激情广场”月月唱群众文艺展演活动,促进全县各区域各单位间的文化展示和交流。

该活动于2013年正式启动,由常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统筹,乡镇街道和各部门单位承办,实行“自愿报名、自行筹划、轮流举办”的方式开展。2013年,全县共有19个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举行了“激情广场”月月唱展演活动,今年计划开展16场次。 

 三红:特色活动屡掀高潮

“主题活动”年年红。常山县每年策划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赛事,把主题活动贯穿到全年性的群众文化建设中。如2011年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红色经典歌咏比赛,共举办初赛、复赛、决赛和汇报演出20场次,参赛选手达1200多人;2012年开展了全县排舞大赛,14个乡镇街道和10多个部门共79支排舞队、1500多名排舞爱好者参与;2013年开展了以“文化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百姓舞台才艺大赛;今年组织开展了全县青少年歌舞大赛,活动自3月启动以来,报名参赛节目已达345个。

通过开展主题文艺竞赛活动,该县培养和发现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同时为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壮大基层文艺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春节元宵”开门红。每逢新春佳节,常山县城总是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非遗展演、文艺竞赛等文化活动火红一片。

2012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常山县组织开展了“祥龙报春·和谐常山”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迎春书画展、社区文化节文艺演出、戏剧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2013年两节期间,组织开展了全县排舞汇演、社区文化节、广场电影展演等;今年春节元宵期间,又组织开展了“薪火相传·美丽常山”全县非遗展演、迎春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据统计,3年来,参与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的群众达20多万人次。

“一乡一节”处处红。常山县于2007年率先发起并持续在乡镇(街道)开展的“一乡一节”活动,是该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创新品牌,也是常山县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重要载体。

“一乡一节”即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农民群众为主体,每年举行不同地域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8年来,常山县14个乡镇(街道)围绕当地文化特色,按照全县统一要求,分别开创了富有浓郁乡土气息、文化特色鲜明、群众参与面广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辉埠镇的“东乡油菜花文化节”、球川镇的“古镇边贸文化节”,为丰富群众尤其是农民文化生活找到了新途径。近年来,常山县还把开展“一乡一节”活动与推介展示会、经贸洽谈会、采摘旅游等创业创新活动结合起来,有效推进了文化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实现了乡镇(街道)文化节“年年办、年年新、年年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