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莫高窟展数字化新姿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半躺着坐在舒适的座椅上,看到的是一块半球形类似穹顶的巨大银幕,通过头部和眼部的活动,可以看到穹顶的每一个地方。银幕上,精美的佛像触手可及,绚丽的莫高窟壁画仿佛近在咫尺,壁画上所有细节纤毫毕现,精美恢弘的艺术效果震撼人心……

这是记者11月1日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国》时的感受。当天一早,参加“梦想丝路”(甘肃段)大型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走进敦煌莫高窟,与游客一起体验了这个正式启动两个月的数字展示中心。

“太美了!太震撼了!”电影结束后,还没走出球幕影厅,一位同行的记者就禁不住连连赞叹,“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棒,看完这个电影,更想去莫高窟实地看看了。”不少游客也表示,制作精美、超清晰的电影使他们对观赏莫高窟的兴趣更大了。眼下,莫高窟已经进入旅游淡季,但是来参观的观众仍然络绎不绝。

近年来,来莫高窟参观的游客人数一直在增长。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告诉记者,本世纪初,莫高窟的年度游客人数超过30万,此后每隔两三年,游客便增长10万人次,近年来达到一年80万人次。人数增加不仅加大了文物保护的难度,游客良好的参观体验无法得到保证。“我到洞窟调研时,由于个子小,进洞窟后只能看到男士们的后脑勺,明显感觉到洞窟内拥挤不堪、温度较高、空气污浊。”樊锦诗说,如何保证游客的参观质量,又缓解文物保护的压力,一直困扰着她,直到敦煌数字化档案给她带来启示:既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数字档案将莫高窟“搬出来”,那么为何不能通过数字化方式将莫高窟“搬”到外面给游客展示,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基于这一想法建立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今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实行35年的参观流程、参观模式和参观体验。游客从传统现场购票方式变成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预约参观,进入洞窟前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两部20分钟的主题电影,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后,乘摆渡车前往洞窟实地参观。由于减少了游客在洞窟的滞留时间,莫高窟的单日游客承载量也由3000人增至6000人。

在莫高窟数字化改革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承担了网上电子售票支付结算系统建设,他们与敦煌研究院合作,使旅游景区网上电子售票支付结算在甘肃省由概念愿景变为现实。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实现了莫高窟旅游景点的信息发布、在线订票、在线支付、退款、对账等功能。游客通过登录敦煌研究院官方网站点击在线订票,即可方便快捷了解景点信息,订购门票、套票、单一项目票,配合自助取售票系统,科学安排出行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层次。这一系统的建成,不仅为参观莫高窟的游客开通了一条便捷的购票通道,也使该行成为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实行网上售票的唯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