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群众文艺只是一种草根式的娱乐,田间、农家小院,一直都是群众文化的主阵地。自从世界啰儿调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国内外获奖时,群众文艺也完成了从草根文化到阳春白雪的完美嬗变,至此,石柱土家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
华龙网讯(通讯员 葛超)曾几何时,群众文艺只是一种草根式的娱乐,田间、农家小院,一直都是群众文化的主阵地。自从世界啰儿调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国内外获奖时,群众文艺也完成了从草根文化到阳春白雪的完美嬗变,至此,石柱土家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
土家文化的演艺与阵地
“鸦雀叫唤客要来,国家兴旺民开怀(啰儿);枫树挂红排对排,祖国增岁幸福来(啰儿啰)……”每逢石柱县枫木乡哪家办喜事,“啰儿调传承人”刘永斌就在农家坝坝,拉开嗓门,和群众庆祝喜庆之日。好戏一个接一个,这才让“刘家班”文艺队有了“幸福的烦恼”,台上演得起劲,台下看得过瘾。看这舞美灯光以及演员们的专业劲儿,谁会想到这些都是本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
“只要哪家办婚丧嫁娶,在农家小院或者坝子上,都会有群众自己组建的文艺队,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土家文化大餐”该县枫木乡当地村民向笔者介绍。
土家文化的挖掘与引导
自从2006年开始,该县文广新局组织文化专业人员深入到全县32个乡镇120多个村寨,采访了310多为民间艺人,全面掌握了土家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现在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乡村文艺演出团队已经拥有135支,常年活跃在土家山寨,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如今已有52支团队注册为微型企业。此外在县城里,每晚都有30支群众文艺表演队分布在全县的大大小小广场开展表演活动。”在采访该县文广新局负责人黄怀琳时,向笔者讲述文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