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区域联动 取长补短

来源: 中国文化报

10月19日,四川省遂宁市国开区电子工业园A区文体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遂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四川省文化馆、遂宁市委宣传部、遂宁市文广局等单位承办的涪江流域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在此举行。来自涪江流域的四川、重庆两地的9个市县单位参加展演。近年来,类似这样跨区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四川越来越多,区域联动突破惯有的地方建制,吸纳、整合、利用区域内及周边优质的文化资源,实现区域文化共享、共建、共创、共荣,从而共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当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四川竹琴《竹乡茶馆》刚刚上台表演时,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文化馆馆长刘国华就把自己所有候场演员招呼到台前观看演出。“这是刚在四川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幸福乡村·希望田野’——三农专场文艺比赛暨群星奖戏剧曲艺大赛决赛中荣获金奖的节目,大家都好好学习一下。”演出结束后,刘国华更是率队将大竹县的演员团团围住。“恩阳是刚成立一年的新区,非常缺少群众文化方面的经验。尤其在群众文化精品打造方面,更需要向大竹学习先进做法。” 刘国华坦言,“希望有机会多参加这种交流活动。”

首次参加涪江文化艺术节的重庆市潼南县文化馆馆长周南定说:“这种跨区域的交流活动形式非常好,既为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搭建了桥梁,又为基层百姓提供了许多接地气的演出。”

这已经是第二次在遂宁举办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遂宁市文广局局长勾中进的想法很简单:“涪江流域城市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通过展示涪江流域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民间表演艺术,进一步构筑涪江流域文化资源共享的广阔平台,推动沿江各省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合作。”

“开门办文化,不仅针对普通群众,也是针对文化工作者。”四川省文化馆馆长何光伦告诉记者,近年来,联盟、联动、合作、整合、共建、共享等理念逐渐渗入四川群众文化领域。一系列跨区域的艺术交流平台逐渐诞生,让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9月25日,第四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在嘉陵江畔的四川省南充市落下帷幕。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0支合唱团,不仅一展歌喉比试高低,而且走进当地的学校、社区演出,与群众互动,让合唱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创立于2008年的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不仅已经成为南充市百姓家喻户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更逐步发展为全国知名的群众文化品牌。参加第四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的省份已远远突破嘉陵江流域省份的范畴,北京、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市均派代表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