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浦镇地处象山南端,由南田岛及周围40个岛礁组成,是宁波市最大的海岛乡镇。鹤浦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海岛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素有“南田福地”之称。
近年来,鹤浦镇紧密结合海岛实际,以渔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文化发展普惠广大渔民的目标,着重在挖掘海岛特色文化、培育文化精品上下工夫,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培育文化团体,引导精品创作,全面提升海岛公共文化服务效益。
渔文化活动:凝心聚力氛围浓
每年正月,鹤浦镇都有民间自发组成的鱼灯、舞龙等传统习俗表演,各村渔民自觉表演。舞龙老艺人杨安瑞说,逢年过节,大家走街串巷,开展巡游表演,大人小孩都踊跃参与。
其实,不单单是节庆日,鹤浦镇海岛四季文化活动不断,基本上实现了月月有活动、次次有创新、场场有精彩。鹤浦镇每年都组织举办渔民特色文化巡游展示、梨园书画笔会、梨花诗会、环三门湾文化走亲戏曲专场演出、“美丽南田”微博看海岛、网络十大南田“美镜”评选等不同类别的活动,参与渔文化活动的群众在8万人次以上。利用假日学校、阳光海风兴趣小组等,鹤浦镇还经常开展渔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船饰文化传承人到文化站、中小学、船业公司讲课,听众达3500余人。
鹤浦镇十分重视对渔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交流、普及,社会力量支持文化活动的氛围更是浓厚。东红、振国等企业不仅常年免费提供排练场所,每逢演出活动以调班、调休方式为企业文艺骨干提供便利,每年还给予表彰和奖励;南田农行、鹤浦工商所、鹤浦邮局、个私联合会等发动职工编排集体舞等节目,形成“一个企业即一支队伍、一个团体即一支队伍”的局面。
按照 “一站多能、一室多用”模式,鹤浦镇改建村(居)委会文体活动室34个,实现了村级文化阵地全覆盖。投入500余万元,在34个村和2家企业安装健身器械56套、乒乓桌48台,建造休闲公园7个、标准篮球场24个、登山健身步道2条。配备15名企业文化联络员,负责设施维护管理和节目编排指导工作。充分整合休闲广场、学校企事业单位运动场、农民会所等资源场所,改造设立6个镇级和34个村级文艺集训点,并实行免费开放。
目前,鹤浦镇已建成省特级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实现全镇基层文化活动点全覆盖,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村企并重、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健全的文化阵地设施网络,村(社区)级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群众享受家门口文化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渔文化创作:激发创造亮点多
“茫茫大海,渔船犁浪花;蓝色海港,景色美如画……”鹤浦镇渔嫂文艺队表演创作的《美丽彩霞出南田》道出了海岛的美丽风光和和谐景象。“她们的表演海岛特色鲜明,又能从不同角度演绎当今渔民生活的真善美。”看过渔文化表演队节目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本着文艺精品来源于群众、精品文艺走进群众的目标,鹤浦镇文化站邀请编曲、写词、歌唱等专家到海岛蹲点,走遍海岛的角角落落,体验渔民的别样生活,创作出《美丽富饶的南田岛》、《美丽彩霞出南田》等歌曲、舞蹈,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将鹤浦特色的渔村风情、产业特点融入作品,通过渔嫂的本色演绎、挖掘使之走上中国开渔节、宁波市中山广场天然大舞台、流动大舞台等,成为宣传鹤浦及象山的一大品牌。结合重大主题活动,文化站还创作了《渔嫂高歌十八大》、《南田人》、《夸夸鹤浦新面貌》等一批快板说唱类节目。
近年来,鹤浦镇通过交流学习和传承保护,不断促进海岛文化建设。整理“渔家十八碗”资料并组织渔嫂开展“南田八大碗”渔家菜烹饪比赛,开展宁波市“美丽南田·渔家风情”摄影大赛,渔民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发行邮票的方式来纪念,邮册图片全部选用“美丽南田·渔家风情”摄影大赛作品,这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均属少见。
鹤浦镇在组织文化创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渔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做好民间文化遗产调查。目前,鹤浦镇有龙舟舞等3个项目入选市非遗名录;整合海岛抗清文化、海禁文化等元素,成功举办象山县首届苍水文化节;推动百丈岩画、龙舟舞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充实海岛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