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鲁艳红 通讯员符坚)“这次我们拿出2层楼共7个展厅来陈列展品,为不同年龄、不同欣赏需求的观众提供一场视觉和精神的审美享受。”——“艺荟迎春——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展”9日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其藏品的种类、数量均为迄今之最,是湖北省美术馆首次如此大规模的“晒箱底”。
此次湖北美术馆从2800多件馆藏精品中挑选了250余件作品向市民展出两个月,记者在展厅看到,此次展览共展出国画、油画、水彩、书法、雕塑、漆艺6个品类。这些作品时间跨度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既有风景、人物、山水等物象的写生作品和主题性创作,也有多种材料表达的平面、装置、影像等当代艺术作品。方力钧《2012年秋》、卢甫圣《国色·端》、杨立光《中年杨立光自画像》等名作均在展出之列。
湖北省美术馆馆长傅中望介绍,美术馆成立7年来,形成了20世纪湖北美术史收藏、工业版画收藏、大漆艺术收藏、水彩画收藏、当代雕塑收藏和当代艺术特色展品收藏这六大馆藏特色,本次展览拿出藏品的近10%,且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可以说是馆藏中的精品。傅中望说:“尽管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已成长十余年的美术馆相比,我们的藏品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和七年前开馆时的‘贫瘠’比起来,如今我们已经相当‘富有’。今后我们将努力丰富国家公共艺术财富,让更多民众分享收藏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品中湖北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占到了85%。其中湖北美术馆通过多方途径征集收藏到的一批湖北老一辈艺术家的书画作品,亦会在本次展览中呈现,包括武石、张肇铭、汤文选、冯劲松、赵合俦等艺术家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画作,还有黄松涛、王遐举、陈义经等书法艺术家的作品。
馆长傅中望:
不能让艺术品放在箱底发霉
馆长傅中望:
不能让艺术品放在箱底发霉
2011年,刚刚3岁的湖北美术馆举办《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展》,首次晒出了馆藏的140余件“箱底”,一个年轻美术馆的艺术珍藏吸引了非常多的武汉市民去看看我们这个城市的艺术家底。那之后,去湖北美术馆看“箱底”成了武汉市民每一年的一种期待。
傅中望告诉记者,对于美术馆来说,如何丰富国家公共艺术财富积累,收藏有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美术作品,让更多民众分享收藏研究成果是美术馆人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使命。湖北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李和清则透露:“建馆头三年,因为是新馆又受限于资金问题,馆藏增加速度十分缓慢,如今到了美术馆的第7个年头,我们考虑的是,目前1000平米的收藏库,可能在5年之内就不够用了。”
而在馆藏作品数量日渐增多的同时,定期向公众展示收藏工作成果、呈现优秀艺术作品,将美术藏品资源公共化、公益化,并使之能够回馈社会,服务群众成了湖北美术馆的重要职责。傅中望表示今后每年都将以馆藏作品展或馆藏精品季的形式向市民晒出箱底,“不能让艺术品放在箱底发霉,这也是对将作品捐赠给美术馆的艺术家们负责,艺术家们最怕的就是作品捐出后‘不见天日’。”
(记者鲁艳红 通讯员符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