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读书日”。记者从4月21日召开的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以来,山东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数百次,参加活动的有1000多万人次,捐赠图书数十万册。为了给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强大经济支撑,2015年山东省财政列入全民阅读专项资金1800万元,为历年之最。发布会同时公布了山东省全民阅读活动徽志、宣传口号,标志着山东省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
据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杨树国介绍,去年8月至9月,受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委托,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针对18岁以上的山东省城市居民,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其阅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形成了《山东省公众阅读现状及意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山东省公众的综合阅读率为69.9%,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接近1.5个小时;阅读方式呈多元化特征——传统纸质阅读与新兴数字化阅读并驾齐驱,阅读率分别为56.1%和50.9%,山东公众更喜欢纸质阅读;山东人均年阅读纸质图书约2.43本,“自费购买”和“网上浏览或下载”是其阅读书刊的主要来源,“新华书店/大书城”和“网络”是公众购买图书的主要渠道,但半数以上公众认为目前书价偏高。
报告指出,山东公众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最喜欢阅读新闻时政,所占比例高达78.5%;多数人将阅读作为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方式,“工具性”“功利性”阅读较少;但对于部分人而言,阅读也是一种奢望,“没时间”是首要制约因素。
调查显示,目前山东公众阅读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状态。仅16.7%公众表示当地政府举办过读书活动;62.3%反映自己身边缺乏公共文化设施;公众对阅读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65.3%的公众希望当地政府举办读书活动或设立读书节。
为了“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温馨画面时时再现,为了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山东省书刊发行业协会、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省报业协会、省期刊协会、省广播电视协会联合向9800万山东人民发出倡议:每个人要自觉与书为伴,每个月至少走进一次图书馆或书店,每个月至少诵读一本好书。每个家庭要设有一个书橱、订有一份报刊,每年至少更新10本图书;家庭成员每天共享至少一小时的阅读时光,从而达到让书香充溢每一个家庭,促进精神愉悦、心灵享受和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