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开创南宁市文化惠民新格局

来源: 中国文明网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通过整合全市文化资源,精选演出节目(剧目),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明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将有什么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实现文化惠民常态化,从而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作,提高文化惠民品质,真正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题记

3月27日,“百姓大舞台·想秀你就来”南宁民歌湖周周演百场文化活动暨第六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在民歌湖广场启动,连续3天的文化惠民演出吸引了上万名市民、游客前往观赏,唱响了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3月28日,南宁孔庙·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年——成人礼主题活动在南宁孔庙举行,3000多名市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4月10日,广州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将在南宁剧场上演,并拉开“花样南宁大舞台”首府南宁舞台艺术精品月月演活动的序幕……这些只是2015年南宁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序幕。今年,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将在群众文化、精品文化、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发力,全面实现周周演、月月演,即保证每周都有群众性文艺演出和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每月都有精品剧目上演,使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常态化,开创南宁市文化惠民工作新格局。

群众文化,“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文化惠民,“惠”之落脚点在于老百姓文化需求的满足。乡村、社区等基层单位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基层文化的发展。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把舞台搭建在老百姓身边,“百姓大舞台·想秀你就来”也成为首府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今年大展演的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民歌湖周周演百场文化活动,让群众演,群众看。”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文化科的谢榭说,“过去我们的群众性文艺演出分散在各个点,有点零敲碎打。今年的大展演除了六县六城区以及开发区有常规的群众文艺演出,还固定每周在民歌湖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借助民歌湖这一实景舞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通过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群众自发组织的形式,开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据了解,汇集南宁市各县区群众文化精品节目的民歌湖周周演百场文化活动,是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新举措,组织各县区、开发区基层群众自编自演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优秀节目,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对于展现绿城南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全面体现南宁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南宁首位度和文化品位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届大展演的积累和各级文化馆(站)开展免费公益培训,以及每年对群众文艺队伍的扶持,南宁群众文化资源“家底丰厚”,成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有力保证。谢榭分析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规模的业余文艺团体超过1300支。各级文化馆(站)从2010年全面开展免费公益培训,对业余文艺团队及个人进行艺术辅导,内容涉及歌舞、器乐以及书法、美术等。同时,从2008年起,我们每年扶持100支业余文艺团体,包括创作辅导、灯光、舞美、音箱、服装、道具等方面的投入。这些都使业余文艺团体的表演水平和艺术水准得到较大提高,他们也渴望能有更大的平台来展示自己。此外,之前的5届大展演中,各县各城区及开发区积累了大量文化精品节目,因此各县各城区及开发区都会有专场演出。”

从3月27日至29日的反响看,南宁民歌湖周周演百场文化活动一炮打响。“之前我们还有点担心没有观众,结果群众参与积极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每场观众超过2000人。许多业余文艺团体还纷纷现场报名。”谢榭如是说。

如今,主办方考虑的是周周演百场文化活动的持续性。“有一种担心,就是担心出现演员比观众多的尴尬局面。”谢榭坦诚地说,“所以主办方要想方设法增加演出的亮点,扩大参与度和关注度。目前的演出形式包括综艺晚会、音乐会、电影展演、原创歌曲演唱会、文艺比赛等;要做到‘月月有主题’,已拟定的主题包括‘花样南宁·幸福家园’‘五月的鲜花’‘火红的岁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海上丝路·魅力北部湾’等;与一些面向群众的零门槛赛事结合,比如青春艺术大赛等都将搬上这个舞台,让广大市民群众都有机会前来欣赏,并登台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还邀请群众喜欢的知名演员、团体参加演出,比如这次的3场演出中,陈春燕就参加了2场,并演唱了原创新歌《花样南宁》。下一步我们还考虑选拔演出节目,即群众自由报名,由专业评审团挑选,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性,扩大参与面。”

舞台下的观众席坐满了市民。

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本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精品文化,搭建精品剧目固定展示平台

如果说“周周演”主打的是群众文化,是“下里巴人”,那么“月月演”主打的则是精品文化,是“阳春白雪”。“花样南宁大舞台”首府南宁舞台艺术精品月月演活动将中外优秀引进剧目演出、本土原创歌舞剧目演出、地方戏曲剧目演出有效整合,通过院团推原创、公司引剧目,逐步搭建舞台精品艺术、地方戏曲文化的固定展示平台,全面盘活南宁市转制院团优质剧目资源,加快推进首府演出市场的发展,着力打造首府精品惠民新品牌,做到“月月有演出,场场是精品”。

“月月演”是南宁探索“惠民推广”与“市场运作”结合的新路径,演出剧目分为引进剧目和本土剧目两个方面。具体工作中,结合不同演出内容,适时推出惠及市民的低价票,如中外引进剧目每场推出部分低至80元的惠民票,地方戏曲月月演剧目推出全场30元的惠民低价票,力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月月演”首场演出——广州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将于4月10日上演。“南宁市出台文化产业扶持专项政策,鼓励引进精品剧目后,我们一直在尝试和探索。从2013年开始,南宁市陆续引进的经典剧目,比如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小剧场话剧《蒋公的面子》、舞剧《莲》等,观众和市场反响都不错。文化受众市场培育初见成效。”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艺术科的农艳说,“今年引进剧目的力度更大、品质更高,衡量标准是突出品质,以中外一流精品剧目为主,提高文化惠民演出品质。”据了解,目前已初步计划引进的6部精品剧目中,除了广东歌舞剧院的《沙湾往事》,还有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总政歌舞团的舞剧《铁道游击队》、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北京东方剧院的音乐剧《爱上邓丽君》、百老汇舞蹈秀《燃烧地板》,荟萃国内外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经典。

农艳还表示,引进精品剧目票价按市场定价,其中安排部分80元的惠民票。“《沙湾往事》的票房很不错,令人意外的是,中高档门票更受欢迎,观众愿意掏更多的钱得到更高的艺术享受。这也说明精品剧目在南宁有一定的文化受众。”

本土剧目则主打“南宁制造”艺术精品,包括本土原创歌舞剧目、地方戏曲剧目,演出门票价格更实惠,让观众在感受本土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这几年,南宁相继打造的《妈勒访天边》《百鸟衣》《绣球飞》等精品剧目,不仅频频获得国家级奖项,还多次受邀到各地以及国外演出。农艳说:“虽然这些剧目也曾在南宁本土上演,但上演场次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这3部剧也将列入今年‘月月演’节目单中。”

此外,地区戏曲剧目在本土也有广大的粉丝。这几年,南宁通过陆续举办戏曲公益演出、推广演出,如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邕城粤韵——地方戏曲月月演”以及“粤剧演出黄金周”等,培养了固定的观演戏迷,也吸引了许多年轻的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今年“月月演”的节目单中也有大型粤剧《目连救母》、大型印度题材粤剧《璎珞传》、大型古装粤剧《牡丹亭》等3部粤剧剧目。

“‘月月演’通过打精品、走市场,既锻炼南宁的运营团队和演出团体,还针对演出市场不同的观剧人群,照顾到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培育文化受众,扩大精品剧目的影响力。”农艳说道。

文化传承,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兴盛,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文化传承也是南宁文化惠民工作的重点。3月28日在南宁孔庙举行的成人礼主题活动是“南宁孔庙·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年”的其中一个活动。从2014年9月28日起,南宁孔庙就推出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筑和谐中国梦”为主题的“南宁孔庙·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年”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系列活动27场,其中常态化小型主题德育教育活动15场,大型文化推广活动4场(启动仪式、孔庙年会、文化庙会、成人礼主题活动),其他社会团体活动8场,参与学生和群众近1万人次,观摩群众超过1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南宁孔庙·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年”系列活动效果显著。第一是丰富了中小学教育的内涵。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接触了许多课堂上和家庭里没有的新知识,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小学生来到孔庙参加活动后,在言行举止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主动帮助大人扫地,做家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举办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年活动,让市民在亲身体验、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公民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纯洁了社会心灵,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惠民活动,特别是将 “仁、义、礼、智、信、孝”等传统文化精髓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三是凸显了孔庙的特色亮点。南宁孔庙建筑规范、陈列规范、活动规范, 自2011年迁建落成开放以来,经典诵读、礼仪体验、国学讲座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突出,走在全国孔庙前列,尤其是“南宁孔庙·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年”为全国首创,得到了全国传统文化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赏。

南宁孔庙将于4月11日起至9月28日,按照推广年既定的方案计划,每周六举办一场经典诵读,包括礼仪体验、国学讲座等,26周共计26场。同时计划每月举办一期开笔礼、成人礼、敬老礼、科举考试体验等传统礼仪,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可免费报名参加,让广大市民更多地接触、感受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此外,还将开设吸引广大市民参与的电视专题栏目《汉字擂台》《背诵论语大赛》,举办“9·28”孔子文化节。

据了解,《汉字擂台》为汉字竞技比赛,计划于7—8月举行,每周在孔庙举办一场,面向青少年,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报名的方式参与比赛,比赛可直观地看到每人的书写是否规范及正确,每场比赛分数优胜者都可获得相应奖励;《背诵论语大赛》计划于8—9月举行,组织广大市民报名参加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策划在各地孔庙同步举行的“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优胜者免费游“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子文化节计划于9月28日—10月7日举行,活动内容包括祭孔大典、千人诵读《论语》、开笔礼、背诵论语大赛(决赛)等,同时举办“论语”主题书画艺术展以及放映孔子《论语》题材影视作品。 (南宁日报 记者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