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持续了3天的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第十七届蚕花庙会依然热闹。特色浓郁的腰鼓队、武术队、唢呐队、舞龙队纷纷亮相;喧嚣的锣鼓声中,5位从本地姑娘中“海选”出来的“蚕花娘娘”倚轿而坐,将蚕花、糖果撒向人群,向大家送去风调雨顺、茧子丰收的祝福。街道旁人山人海,古镇万人空巷,人们争睹“蚕花娘娘”的风采。
有1700多年历史的湖州德清新市古镇,是我国著名的蚕桑产区之一,养蚕缫丝自古就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蚕农们用辛勤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桑蚕文化。德清县文广新局局长姚明星告诉记者,每至清明谷雨后,家家关门育蚕、插田忙。养蚕是件辛苦差事,为保佑风调雨顺,祈求蚕茧收成好,蚕农保留了在养蚕之时祭拜“蚕神”和“蚕花娘娘”的习俗。久而久之,每年清明期间就形成了蚕花庙会。流传于新市周边的蚕花庙会轧蚕花等民俗活动,是桑蚕文化不可多得的活标本。如,去觉海寺拜庙会前,养蚕的姑娘嫂子要梳妆打扮,头插用绫绢剪成的蚕花,怀里揣着要孵化的蚕种,显得风情万种,引得男女老幼争先恐后竞睹芳颜,在新市民间被称为“轧蚕花”。“文革”前,一部名为《蚕花姑娘》的电影在新市开拍并在全国上映,“轧蚕花”这一古老风俗便名扬四方。1999年,新市恢复了中断63年的蚕花庙会,成为该县群众性的传统文化狂欢节。
据德清县副县长李红介绍,今年的蚕花庙会更注重还节于民,将“丝路之源、美丽新市”蚕花庙会各项活动内容在微信、微博中广而告之,广泛听取百姓建议。通过举办“蚕绵幸福花”“蚕花庙会随手拍”等活动,用自媒体平台在线上重走“丝绸之路”。由百位形体演员展现的“丝绸之路”自然人文风貌,生动凸显了“丝路之源”这一文化符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丝绸之路已耳熟能详,但丝绸之路的源头在哪里?德清人认为,新市应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史书记载,全国的贡丝属湖州好,湖州地区又属新市最好。据地方志记载,明代正德年间新市就已有丝行、丝号、丝庄等,先后达20家之多。鸦片战争时期,蚕农将丝卖给丝行,丝行通过运河再将丝运到上海卖给洋行,最后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西欧、日本。”新市历来是蚕丝贸易的主要商埠,而蚕花庙会是保持古老民俗传承的原产地之一。
据新市老人回忆,以前古镇不通汽车,来往都是靠船。蚕花庙会期间,船只泊满新市所有港汊,打拳船、标竿船、龙船云集水上,热闹非凡。现在的蚕花庙会,街上汽车堵得水泄不通,人们追逐着“蚕花娘娘”,表达着对勤劳致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