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洛阳牡丹始盛开。在第33届洛阳牡丹花会来临之际,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是该镇继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后的又一硕果。
龙门镇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气息浓厚,自然环境优美。近年来,该镇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五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镇域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社会事业持续繁荣,社会风气不断优化,全镇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村镇、卫生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洛阳市文明村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人民武装工作先进单位、信访稳定先进单位等殊荣。
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碧水蓝天
龙门镇以土地流转为突破点,以生态旅游为结合点,加快“两翼”两个片区农业园区建设。抓住春季造林绿化好时机,做好太阳雨果蔬园区、春华秋实农博园等公司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完成了投资700万元占地650亩的太阳雨林果区建设,完成了投资400万元的王山道路两侧绿化提升工作。李屯特大桥南王城大道沿线、龙门大道龙门段、二广高速公路沿线、龙门高速公路出入口共完成廊道绿化680亩,种植花卉苗木36700余株。加强扬尘污染治理,落实属地责任,加大对各工地巡查监督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让环境更宜人,让群众更满意。
加强城乡建设改善镇村面貌
龙门镇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全镇整体面貌,改善辖区人居环境。核心区加强建成区域内治安、物业、卫生等日常管理和环境整治,提升入住居民生活质量。在龙门西山片区,作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平泉社区3期284套3层独栋和80套5层住宅,小区绿化、美化和健身广场、入村道路已建成,年内完善饮水工程、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打造亮点,造福群众。伊河片区裴村安置小区18栋多层建筑全部封顶,室内外工程顺利推进。此外,高标准完成田山、花园美丽乡村的改造规划,做好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做好上下水建设和改厕等工作,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加大文化投入丰富群众生活
完善基层文化设施,高标准建设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完善灯光球场、农家书屋、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配备,为辖区群众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实现城乡文化联动,安排舞台艺术送农民和公益电影进社区活动,为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文明和谐、文化惠民工程打造良好的环境;开展文艺骨干培训,以村、社区的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为依托,组建村级健身站点,开展舞蹈武术、健身气功培训,扶持群众文化队伍,参与市区展演比赛;组织多样文化活动,与春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以勤俭节约、群众参与、健康生活为原则,举办春节农民运动会、社区亲子接力赛、民俗文化表演等,丰富群众日常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动员全民参与弘扬新风正气
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老年协会、巡防队伍、文艺团队等,经常性地开展平安建设、卫生督导、清洁家园、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努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媳等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让身边好人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通过表彰先进,树立身边好榜样,传递社会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持续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引导人们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以点促面,强化文明村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开展“两创一争”活动,对工作情况做到一周一安排、一周一落实、一周一汇报、一周一点评,对重点工程、信访稳定、卫生保洁等工作,坚持一次交办、二次督办、三次问责,事事有反馈、件件有回音。通过镇、村、户、个人四个层面的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创建活动、全民共享创建成果的良性循环。
文明创建无止境,勤政为民有作为。龙门镇党委负责人表示:龙门镇将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经济发展,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努力实现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把创建为民、为民创建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