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居民精神文化家园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 通讯员 刘 霞 刘 雁

走进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前进街道办事处图书阅览室,立刻就会感到书香扑面而来,这里有藏书700余册,报刊、杂志10余种,每周能实现40个小时的免费开放。社区居民为图书阅览室取了个非常雅致的名字——“悦读轩”,在这里,他们可以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近来,前进街道办事处借助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依托一处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和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为辖区居民打造出一片理想的精神文化家园。

依靠远程教育,前进街道办事处为居民搭建起文化普及的平台,先进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为居民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远程教育服务开展以来,举办空中课堂——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全国频道——探索新思路谱写新篇章等讲座23次,累计听众3000多人次;开展各种活动130次,参与居民2万多人次。

大讲堂是包头市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由最初的道德讲堂拓展为现在的国学大讲堂、法律大讲堂、养生大讲堂、党建廉政大讲堂、民生大讲堂等精品系列讲堂。2014年,前进街道办事处仅道德大讲堂就举办87场,受益居民上万人次。

今年3月初,在前进街道办事处承办的第七届“魅力昆都仑”春节、元宵节“同心共贺中国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歌舞综艺展演中,包钢工人贴永强用锯琴演奏的《大红枣》、《土耳其进行曲》等中外乐曲着实令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贴永强的师傅是现年84岁高龄的溪肖古老人。溪师傅20世纪50年代支援包钢建设时从鞍钢把这门绝活儿带到包头。1955年,他在鞍钢曾经为到访的东德总理奥托·格罗提渥用锯琴演奏中外名曲,这件事儿让老人家骄傲了半个多世纪。在他家里,这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拿出一把美国制造的板锯和一把马尾弓即兴演奏起来,娴熟的技法让《北风吹》、《小夜曲》等一首首中外名曲在空中回荡。

在前进街道,像贴永强和溪师傅这样的文艺人才还有不少,而这些人又甘愿为办事处的文化建设服务。包头市文联原主席伊德尔夫被聘为文化站的文化顾问,为文化站工作向纵深发展出谋划策;画家温六恩在辖区内开办儿童国画兴趣班,传授国画的技艺;诗词作家康培耀原为辖区下岗工人,因有赋诗填词的才华,经办事处推荐被市文联破格录用;插花艺术家张利军是包头较早的鲜花销售从业者之一,其插花艺术团队常在文化站才艺室活动,展示插花艺术和技巧。惠民社区居民魏加义是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他每天定时到社区居委会看报纸、查阅书籍,并把他所遇到的好人好事编成故事或者以快板的形式演绎出来,目前他已创作快板20多个,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