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兴:“小书吧”服务“大阅读”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通讯员 许群飞 侯小芳

4月21日,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湖南省郴州市委宣传部和永兴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全民阅读、书香永兴”首届永兴全民阅读节暨永兴县创建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县启动仪式在郴州市永兴县举行。本届阅读节将持续至10月,计划在永兴县的学校、机关、社区、农村和企业等地开展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

2013年以来,永兴县先后建设了600余家遍布城乡的免费休闲读书吧,并依托书吧逐步形成“十分钟读书圈”,在方便群众阅读的同时,也悄然培养了群众的阅读习惯。

科学布点,分类建设

在永兴县的每家免费休闲读书吧内,都悬挂着永兴县城书吧和乡村书吧两张分布图。记者在分布图上看到,代表书吧的红圈分布杂而不乱。据了解,永兴县在书吧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群居住的集中程度,并根据群众需求因地制宜,按照公众、学校、农村、办事大厅和单位五大类建设书吧,根据各类书吧的主流阅读群体配备书籍、开展活动。

作为全县10家公众读书吧之一,教师新村免费休闲读书吧面积约200平方米,藏书2万多册。书吧管理员雷云玲告诉记者:“平均每天有五六十人来这里看书,周末时有一两百人。人最多的时候,地上加的小板凳都坐满了。”66岁的雷跃南坐在书吧的沙发上,正专注地看一本《中医养生》。他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来书吧看书,除了医疗养生、时事和军事类书籍、报刊,他还关注儿童教育类书籍。他偶尔也会帮外孙挑选一些增长知识的故事书。“这里离公园很近,环境又好,散步累了来这里看看书,很惬意。”雷跃南说。

永兴县的公众读书吧主要建在临街的门面和人群集中居住区,几乎覆盖每个社区;学校读书吧则设在学校的一楼教室或在每间教室设立“班级读书角”;办事大厅读书吧则见缝插针地在大厅设置读书角,方便群众在办事等待中阅读;企业单位读书吧往往设立在职工经常往返的地方;而在广大农村,读书吧与原有的农家书屋进行了资源整合。

湘阴渡镇堡口村免费休闲书吧是2013年在当地原有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建立的,管理员黄国亮告诉记者,现在各级政府对农家书屋和休闲书吧的各项支持政策都会落实到这里,书吧的书籍配送等工作更有保障了。因为村里的很多男人外出打工,这间书吧的读者以女性居多。“孩子上学后,我时常在这里看书,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我比较关注儿童防病和厨艺类的书。”读者马香枚说。谈起书吧的藏书,黄国亮如数家珍:“我们书吧的2000多册书籍大致分政治、科技、生活、少儿、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八大类。”有村民想借阅冰糖橙栽种技术的相关书籍,黄国亮很快从书架上找出一本《柑橘现代栽培技术》。查阅该书吧的图书借阅登记,记者发现,4月20日一天有30多人借书。

专人管理,按需引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永兴县的每间书吧都有专人管理,书吧管理员享受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张贴于书吧墙壁上的《书吧管理员岗位职责》要求,书吧管理员要做好书籍、报刊的分类、编目、整架、清点和统计、记录工作,还要保持好书吧的清洁卫生,做好书籍防火、防潮等工作。

永兴县还将全县5000多名教师、700多名书吧管理员和900多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作为推广全民阅读的生力军进行培训,并从中遴选了2000名全民阅读“点灯人”。

“政府买一点,图书室搬一点,干部群众捐一点,出版社引一点”,永兴县免费休闲读书吧的筹书渠道十分多元。政府专门建立了书吧图书添置和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为公众读书吧购置了80万册图书,每年还为每家书吧预算1万元的图书费,县教育局每年为每所学校预算图书费人均30元,其他各类型的书吧也分别成为相关单位的“责任田”。县里制定了针对各类读书吧的建设管理评估细则,每年进行考核。永兴县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图书捐赠、漂流活动。去年以来,北京三联书店、深圳爱阅公益基金会等企业和慈善机构,共为永兴捐赠20余万册图书。

如何使购进的图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永兴的做法是,尽可能由群众“点单”。每年,各读书吧都会根据读者的反馈和需求进行书籍更新。

此外,以免费休闲读书吧为主阵地,永兴县还开展了亲子阅读、灯谜竞猜、汉字听写、成语接龙等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如今的永兴,不论是县城还是农村,读书已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