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唱“独角戏” 公共文化社会办岳阳云溪区唱活文化惠民大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四屋组文化礼堂成为了村民闲暇娱乐的好去处张 英在岳阳市云溪区云溪镇南街居委会四屋组的文化礼堂里,村民李嫦娥和40多名妇女正跳着广场舞,而旁边的文体活动室,几位爱好乒乓球的村民在相互切磋球艺。李嫦娥说:“建起了文化礼堂,不管天晴落雨,我们都有地方健身娱乐了,现在组里几乎没人打牌了。”近年来,云溪区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该区结合实际,从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入手,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身有所栖 心有所寄四屋组文化礼堂是岳阳市首个组级农村文化礼堂,由群众自发组织、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兴建,于去年年底建成。礼堂总面积3028平方米,设有民俗馆、棋牌馆、图书馆、健身馆、球类活动场馆和一个面积4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舞台,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学习、娱乐、休闲。礼堂四周还建有文化长廊,展示村容村貌、道德模范、社会公德、乡村文明建设等内容。目前,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云溪四屋组文化节庆、表彰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四屋组的村民平时在宽敞明亮、设施俱全的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包括村民家的各类喜事。在管理上,四屋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村级以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理事会制度,由组上干部和群众担任理事会成员,对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在文化上,四屋组明确了“道德、尚义、守法、礼亲”的八字组训,倡导文明守纪、礼义亲仁的组风、家风,增强了四屋组的文化向心力。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文娱活动的场所,也是大家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为努力建成一个覆盖城乡、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云溪区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创新思路,以让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为目标,选取云溪镇四屋组,文桥镇黄皋村、汾水村和陆城镇泾港村四个点进行试点,并逐步在全区铺开。“一元剧场”和“种文化”云溪区近年来精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套餐。去年,该区组织“一元剧场”“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近1000场次,惠及观众近30万人次。结合“欢乐潇湘”和纪念建区30周年,开展了全区广场舞大赛, 1000多名选手参与,群众真正成为活动主角;结合区情,该区还先后举办了“厂港情·云溪梦”群众文化联谊晚会和建区30年成就展等。在人才支持方面,该区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基层文化指导,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文艺骨干。目前全区共有28支业余文艺队伍,共有500余人,群众主创的多个节目先后在省市级大赛中获奖。该区还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引导民营文化团队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解决文化单位人员紧、力量弱等问题。“一元剧场”以区财政每场补贴5000元的方式,吸引社会团体在区文化活动中心定期演出。目前,全区有剧团、艺术团、舞蹈队等各类文化团队60多支,成员3000多人,每年组织的文化活动达200多场次。该区还鼓励本地文化名人通过展览、展演等方式,向基层群众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云溪区在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的同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效破解了公共财力不足与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形成政府财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格局。首先,立足实体,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公共文化设施。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对参与公共文化场馆捐赠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用激励手段调动社会出资兴建公共文化场馆的积极性。陆城镇泾港村将撤点后的村小学改造成群众文化活动室,总投资80多万元,其中由企业赞助、村民自筹、联点部门支持和在外乡友捐助的资金将近70万元。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企业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各类文化场馆,并向公众开放,提高利用率。在政府的号召下,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内的一些企业相继建成了企业图书馆、体育馆、俱乐部、职工之家等文化场所60多处,这些文化场所在服务企业员工的同时,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企业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无缝对接。其次,立足市场,引导社会力量运作公共文化活动,探索民间资本冠名赞助公共文化活动新途径。目前,冠名赞助已渗入到区乡节庆活动、下乡演出、文体赛事等各种公共文化活动领域。例如湖南500强企业大汉集团在云溪多次赞助“欢乐潇湘”、大众运动会、厂港地群众联谊会等活动,冠名赞助既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也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