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群众文化活动谱激昂乐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乌海市老干局老年大学葫芦丝代表队在韩国仁川参赛乌海市群艺馆满都呼合唱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许会英向徒弟们传授唐卡装裱技法陶格鲁 王 晶清晨抑或傍晚,当你走进内蒙古乌海市的任何一处公园,都会看到成群结队活动的人们的身影,他们或是唱歌、或是跳舞、或是扭秧歌、或是打太极……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谱写出乌海市群众文化活动的激昂乐章!“群众文化最本质、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是群众的广泛参与。”乌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朱伯林如是说,“处在转型期的乌海市总人口50万,这样一个处在发展期的中国西部地级城市,拥有各类文化广场104个,各类文化团体244支,常年坚持文化活动的人数在1万人以上,平均每50名市民中就有1人参加,够热闹吧?”当问及乌海市群众文化活动为何如此热火朝天时,朱伯林声情并茂地回答:“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前提是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深处把群众当做父母。在父母面前,你没有任何条件可讲,你的工作就顺理成章地做好了!”丰富多彩,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是双向的,群众之所以有热情、有激情参与,归根结底是乌海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创造了活动空间,以及群众文化管理机构为群众提供的真诚而又实在的文化服务。“天一剧场”文化惠民大舞台是乌海市民周末休闲的固定场所。群众艺术馆协同歌舞团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40场免费演出,让群众尽情享受政府惠民的文化福利。连续举办18届的广场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市民消夏纳凉的文化大餐。2014年第十八届广场艺术节举办11个专场,14个进社区、进公园分会场,共有近20万市民观看了演出。在2014年的基础上,2015年的广场文化艺术节还将有所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市群星艺术大赛成为草根明星的摇篮。2014年第四届群星艺术大赛举办戏曲、原创歌曲、广场舞、摄影等6类比赛,共有120余个群众艺术团体、3000多名群众演员参加,评选出各类优胜团体和优秀作品共188个。社区文化艺术节成为市民展示才艺的舞台。2014年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中,各镇、办、社区举办各类群众文艺活动248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类免费送文化活动为市民所期待。乌海市共开展送戏进社区、免费辅导等活动400余场次,观看演出和参与活动的市民近15万人次。群众文艺骨干培训活动成为文化繁荣的助推器。2014年共举办合唱、舞蹈等群众文艺骨干培训活动120余次,参与人员3000余人次。2014年8月底,乌海市群星艺术团在“闽商杯”2014中国·内蒙古第五届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中荣获大赛国际标准舞甲组一等奖。9月25日,乌海市群众艺术馆指导培训的四合木合唱团在“永远的辉煌”——第十六届中国老年合唱节中获得银奖。2014年自治区西部小戏小品大赛,乌海市代表队三部作品分获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同时获得最佳编剧奖、最佳表演奖,此外,市文化局荣获优秀组织奖……朱伯林介绍,这些活动今年还将继续举办,以期将乌海市已经形成的“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节节有专场”的群众文化品牌擦得更亮。精彩纷呈,群文创作硕果累累乌海市政府出台“以奖代补”的群众文化鼓励政策,支持群众文艺队伍建设,激励群众文艺精品创作。2012年5月,莲花从乌海市歌舞团转岗来到群艺馆后,将乌海市女干部合唱团改为满都呼合唱团,2014年增加男声部,成为混声合唱团。这支以演唱蒙古族歌曲为主的合唱团应中国合唱协会邀请,2014年2月8日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唱响五洲”合唱音乐系列活动。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60名演员刚登场,台下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她们演唱的《草原迎宾曲》、《天边》、《四海》等草原歌曲,像草原美酒一样令评委们如醉如痴,在来自世界各地的15支合唱团、1000名演员参加的比赛中获得金奖。作为群众演员,能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无疑是一种朝圣!作为群众艺术团体,能在国际合唱舞台上获得金奖,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无独有偶,今年2月6日,满都呼合唱团又出现在宝岛台湾,在当地刮起“蒙古旋风”。《草原酒歌》、《天上的风》、《天边》等草原经典歌曲通过台湾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回荡在宝岛的每个角落,成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泓活水。巴乌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簧管乐器,乌海市老干局老年大学代表队在2014年7月第十八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上用巴乌演奏《牧歌》的音乐视频在网上传播后,立即引起中国国际青少年艺术节组委会的关注,邀请乌海市老干局老年大学代表队参加2015年2月由韩国仁川市政府举办的第十二届中韩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才艺展器乐类特邀组总决赛。老干局老年大学代表队的辅导老师就是乌海市文化局下派干部王立平。2012年3月,王立平被派到老干局老年大学担任葫芦丝班的辅导老师,2014年10月组建竹笛葫芦丝学会。老干局老年大学代表队在2015年2月由韩国仁川市政府举办的第十二届中韩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才艺展器乐类特邀组总决赛上,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用巴乌演奏的《牧歌》技压群芳,在8个代表队中一举胜出,夺得金牌。从韩国仁川载誉归来后,乌海市自发地掀起一股“葫芦丝热”,现在王立平辅导的葫芦丝、巴乌爱好者有100多人,按学习进度分为6个班。2014年6月,已有20多年工龄的乌海市歌舞团舞蹈演员牡丹转岗来到群艺馆不久,就被派到千里山镇团结村担任文化辅导员。从乌海市到团结村有17公里的路程,在公交车上要颠簸1个多小时。这对曾经是时代的宠儿、舞台的宠儿的牡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她要给一点儿基础也没有的群众当老师。最初接触时,牡丹没有任何信心可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牡丹发现这些农民大姐、小妹身上有着强烈的文化追求,她们的热情、质朴、韧劲使她深受鼓舞,并且和她们达成了默契。即使一个动作要教好几天,她也没有任何怨言;即使一个动作要学好几天,这些农民大姐、小妹也从不气馁。就是以这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牡丹带出一支出情出彩的农民舞蹈队,她们表演的舞蹈今年春节期间还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播放。政府支持,期待再创辉煌乌海市群众热爱文化,群众文化工作有扎实的基础。乌海市文新广局局长樊桂丽介绍说,为鼓励人民群众持续高涨的文化热情和在文化活动中迸发出来的激情,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切实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全面提升文艺创作水平,激发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乌海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今年3月《乌海市群众文化奖励办法(试行)》出炉,一是奖励在全市群众文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二是奖励群众文化团体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奖项(各级政府主办)以及入选全国、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各类活动,自治区“索龙嘎”“萨日纳”“草原文化艺术节”奖项的群众文化团体进行再奖励。根据《乌海市群众文化奖励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今年已对2014年度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乌海市民间曲艺团等19个先进集体、骆志伟等22名先进个人和荣获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奖项的9件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乌海市今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的大幕已经开启,人们期待着更为精彩的节目和更为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