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近日发布实施地方标准《农家乐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按照标准,当地农家乐的进入门槛低了,但若想成为“星级”农家乐,要做的工作更多、更细了。笔者认为,农家乐固然需要质量等级,但是,农家乐的核心和精髓还在于其文化内涵,只有硬件配套而缺少文化内涵,农家乐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农家乐是城市里的人们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好去处。眼下,各地农家乐虽然火爆,但经营模式往往是“吃饭+打牌+钓鱼”,人们难免审美疲劳。农家乐应该更多拓展文化内涵,尤其是当地民俗文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十里言不同,十里俗相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还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植根于山野、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都是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的农家乐文化元素。应该对当地民俗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使之转变为农家乐的竞争优势,提升农家乐的文化附加值,让游客感觉生活在景区里,沉浸在文化中,体验在民俗里,快乐在休闲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对于农家乐来说,位置偏僻、人烟稀少的问题可以通过更多宣传来解决,但若对当地的历史和民俗视而不见,则必定没有发展优势。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以“文”为道,这才是农家乐的经营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