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雨”普惠百姓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深圳市基层文化工作现场会展演预演,宝安“文化钟点工”在海滨广场上演出。 李 文 摄

宝安区图书馆第一期义务馆员培训暨颁证仪式。

广场舞培训,活力四射。

2014年宝安“文化春雨行动”摄影作品巡展在宝城70区鸿威工业园展出。

2012年12月,位于深圳西北部、南海之滨的宝安区,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文化春雨行动”这一全新的改革举措,吹响了宝安构筑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号角,悄然而深刻地改变着这方热土。

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之路上,宝安区敢于打破过去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体制框框,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以“文化春雨行动”持续深入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索实践独具特色的“宝安模式”,谱写了全国独领风骚的宝安公共文化服务新篇章。

“文化春雨行动”开创了政府向个体采购文化服务的先例,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和主体多元化,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细化,其创新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14年,在文化部、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系列活动中,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文化春雨行动”作为深圳唯一项目获评“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这是继2013年“文化春雨行动”三支队伍中“文化钟点工”获评全国“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后,整体升格为“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的国家级示范项目。

重创新

“文化春雨”品牌效应形成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安区已经实施两年多的“文化春雨行动”,便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

深圳宝安辖区人口有近500万,本地户籍人口仅有40多万,面临着体制内文化人才不足、街道和社区普遍缺乏文化专业人才等困境,因而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服务需要。如何破除公共文化服务“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让文化建设真正实现民意引领、民智参与、民生共享,一度成为宝安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春雨行动”从最初的构思到今时今日的成熟运作,宝安每一步走得都不寻常,正因为敢于先行先试,两年多后的宝安,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420名“文化钟点工”及数百名助教活跃在全区384个活动点,提供广场舞、摄影、遥控漂移等一批文化钟点服务项目;从图书馆、博物馆到英语沙龙、手工教室里,正在“生长”出更多服务群众的文化义工;在宝安体育场内,文化改革使宝安青少年享受到高质量的公益体育培训。

宝安区以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为目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实现“文化春雨行动”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文化服务直接产生的健康身心、愉悦生活、和睦邻里、和谐社会等综合效益惠及了宝安全区市民。

2014年,宝安区每年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超过5000场,各街道举办文化活动近600场,包括“七彩新安缤纷家园”文体队伍展演、西乡“文化之乡幸福家园”文化艺术节、福永“凤凰涅槃”古村风采摄影展、沙井“文化春雨润蚝乡”集体舞比赛、松岗杯“阳光少年”朗诵比赛、石岩客家山歌好声音邀请赛等。一组组数据正说明了,宝安文化品质在不断提高,品牌活动特色鲜明,逐步形成主流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如今,宝安还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活动,如周末音乐会、宝图星座讲座、宝安文化茶座、万名青少年公益培训以及各类摄影美术展等,让宝安市民出门便可逛便利的“文化超市”,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宝安区的“文化春雨行动”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的4个核心点,即“四个推动”,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适度市场化和社会化、推动和培育公共文化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宝安将继续推动“文化春雨行动”朝着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力争将“文化春雨行动”打造成为省级、国家级改革品牌项目,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建立新范本。

重服务

培养社会力量的文化自觉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送文化、种文化,还要唤起群众对文化的追求、参与和创造的欲望。当每一位市民的文化自觉意识被激发出来,产生的作用将不可估量,宝安区开展的“文化春雨行动”便是以此为目标深入开展的。

从最初的32个试点到如今384个,从第一份“文化钟点工”合同,到如今获评国家级示范项目。“文化春雨行动”用“服务”说话、用“数据”证明,不仅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差异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申请加入其中,一种文化的自觉正在市民中养成,一股文化的甘泉正在城市社区中流淌。

截至2015年5月,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交出了这样一份数据答卷:招募文化义工4019人,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累计服务达70万小时;采购文化钟点工420名,为各服务点每天提供2小时的文化服务;招聘文化辅导员20名,在全区各街道开展文体辅导工作.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宝安区创新文化服务方式,让公共文化服务由单一输送型向多元订制型转变,突出以人为中心,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如今在宝安,文化义工、文化钟点工和文化辅导员活跃在基层的各个角落,全区各大文化体育场馆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多举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场馆社会化运营初见成效。区图书馆实行“馆长—部主任值班制”,延长服务时间,开展星期书友会、少儿读书会、英语沙龙、图图姐姐讲故事等各类基层读者活动369场。2014年,区公共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94万人次,借阅图书107.3万册次,均创历史新高。

为了促进宝安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利用宝安体育中心的场馆资源,在全市首创万名青少年体育技能免费公益培训,举办足球、羽毛球、击剑、高尔夫等29个项目的培训班12期,仅2014年全年培训人次就达1.3万。2014年,宝安挑选60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上岗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将其安排到重要的晨晚练点指导群众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充实“文化春雨行动”内容。目前,全区共建立社区晨晚练健身点285个,发展体育义工和社会体育指导员1220人。完成国民体质测试1.88万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指标。

“文化春雨行动”已成为宝安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的突破口,带来管理思路和方式的创新。而随着深入,公共文化服务主体逐步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让宝安公共文化的“餐桌”上更多了一些别致的色彩和佳肴。

“和平美术馆”作为宝安首家非营利性民办美术馆,耗资近150万元,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集展览、艺术创作、艺术品收藏、专家研讨、文化讲座、图书借阅等功能于一体,是一馆多用的综合性文化艺术馆,于2014年11月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和平社区正式成立。作为群众文化的一员,宝安区群艺馆、图书馆和宝安画院将对其进行艺术指导和支持,在区里开办的大规模、高水平艺术展也将在和平美术馆进行展览。

除了民间文化公益机构不断涌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作用也逐渐凸显。2014年5月,宝安区公共文化促进会成立,这是宝安区文体旅游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研究的一次探索。该组织将根据宝安区文化艺术的发展需求,为政府、基层社区、企业与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搭建沟通的桥梁。此外,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各类公共文化学术研究、讲座、交流和演出活动,并建立信息资讯和服务交流、交易平台,向会员传递文化产业动态信息等。目前,该会会员人数为62名,由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各街道文体中心及宝安区各民间文艺团体的文艺骨干组成,还有一部分是文艺爱好者。

重市场

产品供给公众需求相兼顾

从“配菜”变为“点菜”,从“以我为主”转变为“你说了算”,宝安区推出的“订单式”文化服务,不仅让辖区居民在品尝文化服务时更“开胃”,也让他们在享受文化服务时有了更多的“自选动作”。2014年,“文化春雨行动”共为近2000万人次提供舞蹈、民乐、合唱、戏曲等多项订单式文化服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春雨行动”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专业化和精细化纵深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宝安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公益“文化订制”服务,深化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丰富、拓展“文化春雨行动”内容和门类。“劳务工大讲堂”是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打造的公益品牌活动之一,通过“订单式服务”,满足了企业、劳务工群体的实际诉求,深受劳务工群体的喜爱。5年来,为劳务工举办专场讲座51次,服务企业近百家,受益人数达1.2万人次。

以“需求”定“内容”,以喜好定方向,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改变了过去“自上而下”的填鸭式供给模式,探索出“自下而上”的需求型供给模式。如2014年,宝安区群众艺术馆组建“文艺服务小分队”下基层开展活动,举办文艺演出和非遗进社区展示79场、辅导培训112次。画院开展公益书画展进基层,举办义务辅导书画笔会、现场写生等交流活动10场,公益展览30场,建立4个社区书画社等。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在强劲的互联网创新势头吸引下,宝安区推出官方微信“宝安文体旅游”,并于今年1月20日正式上线。只需指尖轻轻一点,市民就可以随时随地私人订制宝安文体福利。

“宝安文体旅游”官方微信被称为宝安的“一站式在线文体便民服务平台”,包含“一点通”“乐活+”“我”三大功能区。“一点通”作为宝安文体旅游信息区,涵盖了文化、体育、旅游及文博4块子栏目,为市民朋友提供最新的文化资讯、最热的体育动态、最赞的旅游攻略、最全的文博信息。如果说“一点通”能让公众随时随地全面了解宝安文体旅游动态信息,那么“乐活+”,则是为公众私人订制宝安公益文体旅游的福利,包含乐活我做主、掌上艺廊、说说三大板块。在“乐活我做主”板块中由公益培训、看电影、看演出、看比赛、阅读组成。市民若想参加公益培训,只需在公益培训板块上轻点屏幕,选中相关课程就可以报名。年初开展的寒假公益培训,2615个名额在2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

重人才

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

《宝安区国际化城区建设实施方案》指出,宝安区作为深圳西部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作为深圳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深圳的形象。因此,宝安必须加大力度推动国际化城区建设,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核心,以“一带两区九大项目”为抓手,以公共服务和人才服务国际化为支点,全面提升宝安国际化水平。

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关键因素。为此,宝安将建立“宝安文化人才数据库”,但数据库人才来源不限于文化系统。宝安将对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使其成为一个跨行业吸引文化人才集聚、为我所用的新平台,鼓励更多的有才之士为宝安文化发展作贡献。此外,宝安还将建立“文化春雨行动”三支队伍考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评优活动。

为使“文化春雨行动”更好开展,文化人才队伍仍需制度化管理。为明确工作规范,宝安区制定《宝安区“文化钟点工”管理实施细则》和《宝安区“文化钟点工”活动点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引》等系列工作制度,对人员管理、活动时间、音量控制、活动点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与此同时,宝安将采取政策倾斜和经费奖励,扶持培育公共文化社会组织,激励民营文艺团体精品生产和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并且面向社会公开采购文化社会组织的文化产品,推荐优秀文艺节目参与各级文艺汇演和评奖。

为更好地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宝安区还将聘请本地各行业专家学者等,与文化部门领导共同组成“宝安区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不定期商讨重大文体事项,及时反映各行业、各群体文体需求,初步构建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文体服务意见建议搜集反馈”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版撰文:王议霄 谭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