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都是民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传统文化最基础的部分。尽管近年来,国家非遗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依旧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情况。
中国舞协在非遗保护工作上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认识到活态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教育传承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非遗保护的形式。此次重庆之行,中国舞协除了将舞蹈界的名师引进课堂,更将民族民间舞蹈老艺人请上课堂,向当地青年舞者传授技艺。
重庆酉阳是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酉阳土家摆手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动作特点、地域风格和文化内涵都极具研究价值。为此,中国舞协特别邀请当地土家族摆手舞老艺人作为老师,与艺术家、专业舞者及学员们共同交流,感受原生态民族舞蹈的魅力。酉阳县文化馆内,随着阵阵鼓声,土家族摆手舞老艺人们热情地跳着摆手舞,一群衣着时尚的姑娘、小伙儿站在一旁仔细地观看,并模仿学习着他们的舞姿。
与此同时,中国舞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还来到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进行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除了开班授课,还开设专家讲座、基础理论和训练课程,在探讨舞蹈传承、保护与创新的同时,较为全面地开展民族民间舞蹈的非遗保护工作。
“以前,我们发展舞蹈文化事业,总是通过比赛或者展演的方式进行。在新时期,尤其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国舞协有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罗斌表示,此次志愿活动有慰问演出、课程培训、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非遗调研等形式,下一步,中国舞协还要把非遗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开展“人间舞者”等项目,助力传承传统舞蹈文化。“中国舞协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多种方式帮助地方提升舞蹈基础的推广与普及,帮助地方培养一批强有力的文艺志愿者,定期下到乡镇基层,无偿为基层群众进行舞蹈艺术培训。我们要将志愿服务的精神深入推广,将文化扎扎实实‘种’在当地。”罗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