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文化因子,“三支队伍”惠民2000万人次宝安“文化春雨行动”绽放精彩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宝安文体旅游微信服务平台

图书馆义务馆员将书籍整理排序

王议霄

精准定位

“两工一员”办出特色和实效

作为具有宝安特色的“文化春雨行动”,近年来已成为宝安区倾力演绎的“重头戏”。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当中,市、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文化春雨行动”,要求将“三支队伍”打造成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充分激活基层文化因子,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走向常态化和社会化。

2012年,宝安区文体旅游局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度和满意度的调查,调查显示,公益性文体服务特别是常态化服务供给不足是市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性、日常性、便捷性和参与性,是群众对文化服务最迫切的需求。

为此,宝安区文体旅游局创新思路,开始对文艺体育团队和民间文化人才队伍进行摸底建库,鼓励热心人士加入“文化义工”队伍,“文化钟点工”在该区先行先试。加上“文化辅导员”队伍,宝安的“文化春雨行动”靠着这3支队伍,搭建起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骨架。

“文化春雨行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上的一大创新,用签订合约的契约方式将各类民间潜在的力量调动和组织起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把一些政府现在办的、手上抓的事情进一步下放,用购买服务的办法,交给社会组织、个人去承担,达到满足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

在拥有近500万外来劳务工的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实施近3年以来,成效显著,基层群众文化蓬勃开展,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导向型的文化供给模式。根据群众需求反馈,在原有的广场舞、腰鼓、戏剧等剧目基础上,将绘画、汽车漂移、机器人、击剑等逐步纳入“文化钟点工”推广项目,形成41个常态化服务系列。目前,“文化钟点工”每天服务市民约6万人次。

在2014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系列活动中,“文化春雨行动”获评“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下一步,“文化春雨行动”在巩固现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围绕“四个推动”,促进“文化春雨行动”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发展,力争将“文化春雨行动”打造成为省级、国家级改革品牌项目,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建立新范本。

需求为先

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蔚然成风

宝安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具有鲜明的人口特征,劳务工占宝安人口总数的90%以上。如何保障劳务工这个宝安最大群体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是宝安文化建设的重点,宝安区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条劳务工文化服务的路子。

作为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品牌活动之一的“劳务工大讲堂”,自从实行“菜单式”服务以来,创业、励志、心理、普法、养生、急救、打工文学等讲座内容受到广大劳务工的喜爱和欢迎,主动要求获取讲座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自2008年开办以来,共举办了74期,服务劲嘉集团、百丽鞋业、艾美特集团等企业近百家,观众多达2万人次,

“劳务工大讲堂”是宝安区推出的订单式服务的范本,是将专题讲座与劳务工的需求直接对应,定制他们所需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宝安首创全国第一个专为劳务工设立的节庆“外来青工文化节”,这也是深圳市外来青工文体节的前身,每年举办一个月,至今已连续举办10届,如今成为深圳最具实效性和影响力的劳务工文化盛会,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群星奖服务奖。

“劳务工大讲堂”是宝安实施“订单式”服务的一个亮点和缩影。近年来,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慢慢从“以我为主”向“你说了算”转变,不仅让“文化春雨”润泽企业、工业区,同时还要深入社区,使之成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引领和品牌。

在推进文化社区建设的同时,宝安区充分结合辖区街道当地文化特色,如石岩的客家山歌、沙井的粤剧粤曲等,有针对性地邀请文体专业人士担任“文化钟点工”。以沙井街道为例,作为千年蚝乡同时也是粤剧之乡的沙井,粤剧粤曲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此,它创造性地把沙井蚝文化与粤剧粤曲文化相结合,在发掘、传承金蚝文化的同时,发掘、传承粤剧粤曲文化。近年来,沙井街道多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粤剧粤曲演出活动,周末在家门口观看粤剧演出,逐渐成为该街道社区居民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

以普惠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生活、以覆盖全区的文化阵地优化文化服务、以多层次的文化人才队伍筑牢文化根基,这是宝安用“文化春雨行动”走出来的一条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子,良性的供需对接机制,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服务由单一输送型向多元定制型转变,初步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互联网+

“微”福利打开服务想象空间

2015年1月,伴随着“小宝君”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宝安文体旅游”微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随后深圳市宝安区体育中心、宝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相继上线,初步形成了宝安文体旅游公共服务微信群。通过利用微信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无缝传递信息的优势,只需动动手指头,即可享受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报名、公益电影预约、公益文艺演出和赛事抢座订票等福利,不仅实现“e时代”公共文体旅游服务“即看即所得”的信息化效果,还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宝安文体旅游微信服务平台包含“一点通”“乐活+”“我”三大功能区。“一点通”作为信息区,为市民朋友提供最新的文化资讯、最热的体育动态、最赞的旅游攻略、最全的文博信息。“乐活+”则是服务区,包含乐活我做主、掌上艺廊、说说三大板块,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文体活动,并根据需要在线预约报名,还可以看到往期活动的精彩图集,并对活动“点赞”或“拍砖”。“我”是个人信息管理区,包含我的足迹、我的信息、我的身边、贴心提示四大板块。

面对互联网强大的渗透力,运用“互联网+”思维,用新的发展观抓住机遇,变革服务模式,具有赶超发展的更大可能。宝安文体旅游微信服务平台的上线,正是宝安“互联网+文化”发展的好时机,先后策划推出公益电影“微”订单、青少年健身“微”福利、文化场馆“微”手册、美术家“微”画展等服务,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发展,不断创新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以推进文化服务多元定制的转变。

在大众尽享互联网高速、便捷的同时,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宝安“互联网+”的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开公共文化服务的想象空间,不遗余力地努力探索文化服务,积极尝试,旨在为更多的“微”粉丝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