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迎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来源: 中国文化报

静 水

6月2日,在陕西西安举办的“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系列活动上,由13家联盟单位共同参与的丝路国际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并授予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中药国粹”荣誉称号。日前,参加“梦想丝路”国际行(陕西段)媒体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走访了位于陕西西安的世纪盛康药业,深入了解“一带一路”为其带来的重要机遇,并试图通过这一个案例探寻传统中医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与传播之路。

走进西安户县沣京工业园内的世纪盛康药业公司,整洁的现代化厂房矗立眼前。创建于2007年5月的世纪盛康,历经1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入选西安市首批中小企业二十强,拥有已授权专利34项,获众多荣誉称号,是户县连续多年的纳税大户。

医药产品事关生命健康与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世纪盛康从一开始就以中药现代化企业的标准设计建设,并按照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法规和GMP要求,严控设计、药材采购、药材前期处理、有效成分摄取、精制、临床试验全环节,确保产品质量。近年来,更斥巨资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和技术升级,将多种领先工艺运用到中药提取、浓缩、纯化过程中。同时,该公司在研发中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先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科研单位、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高级顾问。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中医药成分及标准的一些质疑声音,世纪盛康有关负责人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用科学手段掌握中药具体成分,确保其提取的精度和纯度。

丝绸之路上,从古到今不乏中药与外界医药的交流。据世纪盛康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芳介绍,肾康注射液的原料大黄、丹参、黄芪、红花,产地都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而通过学习借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好的医学成果和技术,壮大民族企业,同时把产品销往国外、把中医药技术成果与国际共享也是企业发展的目标。

现如今,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不少国家已明确了中医药特别是针灸的合法地位。据统计,到2014年,我国中药出口达35.92亿美元,海外从业人员约30万人。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推进,中医药迎来了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战略机遇期。借助“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成为众多业界专家和组织的共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日前表示,从“经贸通道”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带动中医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从“文明互鉴”角度看,中医药海外发展有助于重构文明互鉴的全球价值体系,而中医药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与推广又会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海外传播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与交流合作,成为众多医药企业和机构的发展目标。无论是新疆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药物研发中心,还是海南拟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示范区,无论是内蒙古打造国际蒙医医院,大力发展医疗外交,还是云南召开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力图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打通印度洋通道……中国各省区市也都做好了抓住“一带一路”契机的准备,不断提出相关设想、推出相关举措。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陕西省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发展突飞猛进。身处陕西,世纪盛康这样的中医药企业在获得更多机遇的同时,也自觉肩负起更多责任。正如吴芳所说:“世纪盛康将继续以质量、责任、诚信为目标,倾力打造放心药企、责任药企、品牌药企,将中国梦内化为企业梦,不断实现世纪盛康药业的新辉煌,为弘扬中华中医药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