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9月6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班”在郑州开班。
此次培训班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交流为辅,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朴永光、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等,为学员们讲授传统舞蹈类、传统音乐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曲艺类、传统戏剧类抢救性记录工作内容与规范解析,以及抢救性记录工作技术要求等。学员们表示,此次培训使他们认识到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理清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思路,明晰了工作对象、计划、要求、程序,对确保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抢救性记录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希望通过本次培训班,使学员明确抢救性记录工作的目标、重点,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科学规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