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升级版”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上海市徐汇区

徐汇区获得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后,重点以完善设施网络、丰富功能内涵、保障多元对象、探索数字文化、健全平台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水平。比如,计划到2020年,在辖区内的“一廊”(西岸文化走廊)、“一带”(龙华民俗文化带)、“一圈”(徐家汇商圈)、“一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建立一批艺术展示、演出场所,公共文化空间增量将达到175307平方米;在部分街镇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试点建设涵盖数字电影室、自助图书室、艺术辅导室和文艺展示厅等基本文化服务功能的“三室艺厅”项目,计划至今年底完成建点200个。

? 江苏省苏州市

两年多来,苏州围绕巩固提升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落实抓手、创新举措,努力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办法》、《苏州市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常态化;与规划局合作启动《苏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布局规划》,按照以人口聚集程度为依据、城乡一体的布局原则,推动设施布局从“全设置”走向“全覆盖”,两年来全市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万平方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便利化、互动化、特色化、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由一般服务向精细服务转变,由单项服务向互动服务转变,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变。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鄞州区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出了自己的亮点和特色。特别是针对基层文化资源分散、管理分割的现状,加大整合力度,以普惠共享为目标,以“天天演”为龙头,新推出“天天乐”“天天读”等十大“天天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将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的内容从传统的演艺、图书、电影拓展到讲座、培训、展览、表演、科教、健身、娱乐、节庆等各个层面,服务方式从政府单向配送向服务单位与基层群众双向选择转变,服务主体从单一的政府部门向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个体等多元主体转变,全方位完善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

? 安徽省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将示范区后续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来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有效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出台了《马鞍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2015—2017年)》、《马鞍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17年)》,并创新推出了“一区一单”工作法,以县(区)为主体,列出负面清单,对单督查、逐一销号,取得了积极成效。

? 福建省厦门市

两年来,厦门市以巩固成果、提标提效为目标,建立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2014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制订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文化提升行动”被列为十大行动计划之一;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厦门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目前,厦门市正着手制定《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对未来5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远景规划。

? 山东省青岛市

两年来,青岛市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区域联动,并将区域文化联动项目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举办了一系列以“交流共享、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主题的演出、展览、培训、讲座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今年继续加大投入,把示范区区域联动项目列入“2015东亚文化之都—青岛文化活动年”系列主题活动,邀请上海、天津、成都、西安等示范区创建城市参与,以市民喜欢的草根选秀形式,展开“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的选拔和角逐,将区域文化联动项目打造成接地气、连民心的文化惠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