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馆联合服务 一卡通借通还广东佛山:联合图书馆铸就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之路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为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中心馆,佛山市图书馆新馆是佛山市民周末、假期的一个好去处。

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在联合图书馆自助图书馆体验借阅服务。

联合图书馆汽车图书馆开进厂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2015年,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举办馆员艺术展演活动,加强馆际互动。

谭志红

广东省佛山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城市升级到城市升值,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努力推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走出了一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之路。

2004年,佛山市图书馆率先吹响城市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集结号,尝试打造“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散服务”的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实现市民平等、自由、畅通、便利地最大限度获取信息文献资源的目标。10年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成员馆已达78家,实现了“多馆联合服务,一卡通借通还”,服务遍布佛山各区且深入街镇、村居,不断谱写佛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推动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构想始于2002年,是我国当时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想之一,首先在禅城区图书馆实施。2003年,面对读者需求不断扩大而馆舍面积有限的状况,禅城区图书馆着手建立国内首个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整合了辖区内的图书馆(室)资源,通过实行管理、服务、标志“三统一”,让图书在全区流动起来。

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壁垒,推动全民阅读不断深入。联合图书馆建成前,禅城区图书馆年办证量为782个,接待读者只有11.6万人次。而2015年,在有三个分馆因搬迁临时闭馆的情况下,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共接待读者72万人次,图书借阅量69万册次,新办读者证7640个。

2004年起,佛山在全市推广联合图书馆模式。佛山市图书馆牵头制定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实施方案》,通过打造“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散服务”的联合图书馆体系,推动佛山地区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和服务体系。

为推动联合图书馆建设,佛山市图书馆学会成立了联合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设统筹管理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联合编目中心。佛山市图书馆作为中心馆,还成立了专责管理联合图书馆运作事务及智能图书馆建设的联合图书馆部,并创新推出了“项目立馆”的管理模式,激发中心馆的活力,带动联合图书馆体系蓬勃发展。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横向上联合企业、高校、中小学校等其他类型图书馆,纵向上构建市、区、街道(镇)和社区(村)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形成了以佛山市图书馆为龙头、各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图书馆为节点、社区馆和加盟馆为网点的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经过多年发展,从一个局部的区图书馆体系模式发展为全市模式,从禅城区图书馆的“一枝独秀”发展为全市推广的“百花齐放”。目前,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已发展至78家,涵盖公共馆、街道馆、村居馆、学校图书馆、部队图书馆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整合资源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

总分馆模式和“三统共享”模式是佛山市建设联合图书馆的两种模式。禅城区总分馆制和大沥镇总分馆是比较典型的总分馆结构,南海区则采用了“三统共享”模式。

其中,禅城区根据辖区人口分布状况、各街道(镇)产业特点,分别建立了一批布局合理、深入社区、贴近市民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群,在满足各街道(镇)产业发展对专业文献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社区图书馆服务。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由禅城区政府作为建设主体,街道办事处和当地企业共同参与,文献资源所有权全部归属总馆,人财物由总馆统一管理调配,服务质量由总馆统一把握,形成全区图书统一采购、书目数据统一编制、书刊通借通还、资源完全共享的联合服务体系。目前,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已形成一主馆、五分馆的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总建筑面积7260平方米,纸质藏书33万余册。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中总分馆打破了“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的分级财政建设体制,无论由哪种渠道投资建设馆舍,分馆的运作经费均由政府支付;而其人员由总馆统一调配,经费由总馆统一控制,技术支持、制度建设、服务质量、业务规范、后勤保障等由总馆统一规划、部署和管理,真正做到了人财物集中统一归总馆进行管理。

而南海区图书馆则以“三统共享”(即统购、统编、统一调配图书)为推手,推动各成员馆统一运作,减轻了基层馆采访、编目上的负担,并合理调配资源,实现图书的均衡配置。目前除九江和西樵图书馆尚未加入“三统”外,其他镇街馆均已加入。

社会参与、多级投入,是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网点建设的一大亮点。为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如禅城少年儿童图书馆由区政府投资建设,张槎图书馆和张槎中心小学图书馆由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建设,高明织梦自助馆由个人出资建设,佛山电大自助馆是与高校合作建设。

如今,学校参与联合图书馆建设已在佛山蔚然成风。2006年,禅城区玫瑰小学与佛山市图书馆合作,创建了首家学校图书馆成员馆,并向社会开放。随后,惠景中学图书馆、张槎中心小学图书馆、电大图书馆、城南小学图书馆等陆续加入联合图书馆,开启学校资源为社会开放的典范。目前,正在与禅城区教育局探讨学校图书馆批量加入联合图书馆事宜。而顺德图书馆则启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进校园”工作,将公共图书馆服务逐步覆盖全区240所学校的近30万在校学生,使学生在校内能享受图书馆集群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便利的服务。

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服务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不是简单的馆际联合,而是由外到内的全方位融合。各成员馆既有统一的服务形象,又有统一的服务平台和业务规范,并协调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共享。在联合图书馆的模式下,佛山市各级各类图书馆打破各自为战的束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走进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成员馆,都能看到一个取自“盘长”传统图案的标识,以及由国家图书馆原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题写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馆名。回环贯彻的主线犹如文献信息资源不断联通、传递的渠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组合构成反映出图书馆工作的特色,虚虚实实、大大小小的正方形可看作遍布四面八方的各类、各级图书馆。

为加快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统一了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并实现了协调采购、联合编目。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规则汇编》,联合图书馆有统一的准入、采分编、流通、技术规章,并简化编目,降低门槛,从而吸纳更多其他类型图书馆加入联合服务。

共建共享是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突出特色,也是它带给读者的最大便利。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书目检索平台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市民可以检索到78家成员馆的所有资源,使用近百个数据库、100T的资源量。

读者凭借身份证,就可以在全市所有成员馆中借阅图书。如今,78家成员馆实现通借通还,佛山市图书馆与五个区馆通过物流实现了图书的跨馆流通。联合图书馆成员馆还协同开展服务,先后开展书香佛山联合行动、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十周年系列活动,联合开展讲座、展览、读书活动等全民阅读服务,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立体化、纵深化发展。

办证率与文献利用率呈倍数增长

办证率与文献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服务效益的重要指标。自2011年底推出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服务以来,佛山市图书馆以二代身份证免押金书刊借阅服务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与推广活动,办证率与文献利用率显著提高。目前,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示范区创建标准中涉及的公共图书馆的项目和指标的要求。

自2011年启动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服务以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办证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从2011年的122910个增加到2015年的571571个,市民办证率也由2011年的2.5%增加到目前的11.9%(不含顺德区)。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外借册次由2011年的113万次(册)增加到2015年的301万次(册)。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经过10年的发展,已产生了优异的服务效益。对比“十二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的服务数据可发现,各项业务都提升显著,2015年度的外借册次比2010年度增长286%,是其3.9倍;2015年度的办证量比2010年度增长645%,是其7.45倍。

便利的远程服务让阅读触手可及

在佛山,阅读触手可及。通过互联网新技术,读者可以方便地检索到78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通过电视,读者可以随时享受佛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动动手指,读者就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图书借阅服务。近年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电视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移动图书馆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便利的远程阅读服务。

2001年起,佛山市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这是国内除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以外首个经政府批准立项并开始实施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也是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2013年,又联合各区馆建设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该平台自上线服务以来,访问量稳步提升,深受读者欢迎。通过自建、引进和共享的方式,佛山市数字图书馆已建成近百个各类数据库,资源容量达100TB。

佛山市图书馆与佛山广电网络公司共同建设了佛山电视图书馆,2013年4月,佛山电视图书馆第一期上线,这在广东地区属首例。新版电视图书馆于2015年7月正式上线,全市90万高清互动数字电视用户在家就可以免费享受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文化信息服务,既能点播“南风讲坛”“佛山记忆”“文化共享工程”等视频,又能了解新书推荐、活动推送,还可以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和书目、续借书刊。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普及文化知识技术的网络工程。佛山市共享工程自2004 年启动以来,已建成市支中心1个、区支中心5个、基层服务点524 个,实现了城乡100%覆盖。佛山市支中心联合各区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基层群众提供诸如文化下乡、志愿者服务和阳光电影之旅等各种便民、惠民和利民服务。

禅城区的读者只要安装移动图书馆App,就能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上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最新资讯浏览,还可以浏览超过百万册的电子图书、海量的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通过手机图书馆,读者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除禅城区外,南海区图书馆也为市民提供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触角,拓展手机阅读读者群。

特色平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

“最后一公里”

佛山市三水区明富昌体育馆有一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占地面积80平方米,藏书7000多册,读者只需要刷个人二代身份证或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一卡通”书证,便可以自助借还图书。自2014年4月投入使用以来,三水自助图书馆的文献流通率高达600%。

近年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通过自助图书馆、街区图书自助借还机、“读书驿站”、移动智能图书馆等多种模式,引入RFID先进信息化技术,建起了无人值守的社区化智能图书馆群,向市民提供免费办证、自助借阅、自由阅读及信息查询等服务。

如今,智能图书馆已成为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新兴的力量。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已有29家智能图书馆,占联合图书馆总数的37%,为市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公共图书馆服务。2014年,智能图书馆的文献借阅量占联合图书馆的1/10,且文献借阅率高达177%。

近年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大力建设智能图书馆、汽车图书馆等特色平台,通过与合作方共建的方式,将联合图书馆网络延伸到工业园区、社区、校园、行政服务中心,打通了公共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汽车图书馆自2012年2月投入试运行以来,突破现有公共图书馆以馆舍为阵地的模式,将浓浓的书香送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身边。汽车图书馆内设6000多册各类图书,环境舒适、宽敞,可为市民提供免费开通借阅证、借还书刊与音像资料等特色服务。截至2015年底,汽车图书馆共建立服务点78个,开展上门服务626次,行程达4.2万公里,服务人数超过30万人次。

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还有一名特殊的成员——馆外新书借阅点。佛山市图书馆与中标书商建立了两个馆外新书借阅服务点。中标书商在其门店开辟场地,读者可以借阅或购买其中的图书,还可以免费开通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功能或办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一卡通”借阅证,并可归还在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各成员馆借阅的图书。

“无障碍零门槛”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佛山,读者借阅书刊不需要交纳押金,凭借二代身份证就可以免押金借阅,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2011年10月,佛山市联合图书馆28家成员馆正式推出二代身份证免押金书刊借阅服务,消除了以往交押金借书的门槛限制,为读者提供了无障碍、零门槛的公共文化服务。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是我国全面免除押金的首个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助推佛山的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以普遍均等为理念,通过创新内部机制、激活内部活力,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先进、优质、高效的服务。除了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服务外,还推出了读者自助采购借阅服务等服务,并尝试项目管理在图书馆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读者不只是被动的借阅者,也是自主的采购者。2011年3月,佛山市图书馆突破图书馆传统采编业务流程,以“新书借阅处”的形式推出了“读者自主采购借阅服务”,采取新书临时入藏、先借阅再加工的新模式,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借阅到新书。这是佛山市联合图书馆采编业务流程重组的一次大胆革新,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网络。这种“点单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目前,新书借阅产生的经费约占年度图书购置经费的1/4。

在内部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是佛山市图书馆探索的运营新模式。2011年初,佛山市图书馆提出了“项目立馆”的发展战略,采用了与员工绩效评分系统结合的方式,推动佛山市图书馆的变革和发展。佛山市图书馆实施“项目立馆”以来,管理日趋规范,并形成了企业项目管理的框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服务效益。运行5年多来,全馆立项了300多个项目,项目参与率100%,达5000多人次。

关爱特殊群体打造温暖图书馆

每年暑假,数百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都会参加“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之佛山市联合图书馆阅读分营,感受阅读的快乐。作为“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夏令营开展7年以来,为上千名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免费课程。

近年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各成员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各馆特别关注特殊群体读者,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老年人、视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先后开展了“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阅读·温暖——佛山视障读者关爱行动”“晚晴读书乐园”“蜂蜂故事会”等活动,打造温暖图书馆。

2012年,佛山市图书馆启动了“阅读·温暖——佛山视障读者关爱行动”系列活动,为视障读者提供盲文书刊、有声读物、听书阅读器等,组织开展面对面朗读、盲用电脑免费培训、“无障碍电影”讲解、送书上门等多种活动,帮助视障者逾越阅读障碍,满足他们对书刊和文化、信息的需求。

佛山市图书馆设有长者尊享阅读区,为老年读者免费提供放大镜、老花镜,并推出了主动延长借书期限、代办书证续期等一系列优待。通过举办皓首游新馆、书香茶韵品茗会、敬老月系列活动,每月组织专题报告会、健康讲座、象棋比赛等特色读书活动,将佛山图书馆建成了晚晴读书乐园。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如佛山市图书馆先后开展了“蜂蜂故事会”绘本阅读、“亲子阅读”“剪纸学习班”等品牌服务;禅城区图书馆连续4年举办少儿读书节,已先后举办活动近200场;高明区图书馆每月举办一期主题不同的“彩虹故事会”,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