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主舞台表演现场 罗景玠 摄
以上两图为2016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现场 丁 浩 摄
2月22日元宵节,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歌舞欢腾,花灯璀璨。由成都市文广新局、武侯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武侯区文体旅局执行的“2016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圆满收官。作为成都首次“新年文化艺术月”的重点活动,本次大庙会历时17天,接待游客120万人次,精彩的活动内容丰富了百姓的节日文化生活、弘扬了传统文化,赢到了广泛赞誉。
成都最早的庙会是秦朝时期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举办的抗旱求雨庙会,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是在原民国时期的青羊宫春节庙会的基础上恢复举办的,2005年起落户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并举办至今。作为成都大庙会的举办地,武侯祠博物馆在文艺演出、互动游戏、主题灯组、特色展览和民间工艺、小吃展销等方面精心组织,同时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断丰富大庙会内容,打造出魅力无穷的特色文化品牌,为营造成都和谐欢乐的节日气氛增添亮点。通过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规模、档次、影响逐年递增。
文化惠民 乐享新春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在活动期间执行惠民门票价格,观众只需花费平时参观武侯祠文物区所需门票价格的一半,就能游赏武侯祠文物区、西区、锦里3个区域的精彩内容,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优惠的门票价格、充裕的参观时间、丰富的游赏内容,让越来越多的家庭走进博物馆、来到大庙会,体会三国文化与民俗文化组合呈现的独特魅力,找回浓浓的、喜庆的中国年味。市民马先生表示,大庙会越办越好,带家人朋友来逛,花钱不多,看点很多,值得!
自古以来,武侯祠不仅是三国的崇圣之地,还恰好位于成都“南方”这一吉祥方位。武侯祠里供奉的蜀汉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不仅成为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忠、义、财神及智慧之神,更成为春节期间被拥戴的“喜神”。自清代中、晚期,每逢新春佳节,成都人逐渐形成到武侯祠游历喜神所在方位(游喜神方)的民俗。人们扶老携幼出南门,踏访武侯祠,拜谒刘、关、张和诸葛亮,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
近年来,“游喜神方”成为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重要内容。今年的大庙会上,活泼可爱的小喜神们在特别设置的“喜神小屋”内为观众盖喜神印章,送福贴、福挂,并在庙会现场巡园送祝福、表演小节目,让现场观众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喜庆与欢乐。
俗话说,“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观灯是中国人春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到武侯祠成都大庙会赏三国主题灯组更成为很多成都市民的过年习惯。今年的大庙会,15组三国主题和猴年主题灯组把武侯祠西区及锦里装饰得大气磅礴。生肖猴灯、传统宫灯、大红灯笼等一万多盏悬于空中的氛围灯,在庙会现场延伸出一条条灯光长河,景象壮观。《三英贺岁》、《蜀道雄关》、《出师北伐》、《手足情深》等大型灯组,色彩浓烈、栩栩如生,为人们演绎出一个个三国故事。各种以猴为主题的灯组也夺人眼球,有齐天大圣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为观众贺岁;有呆萌可爱的卡通猴为观众送上长寿安康、年年有余、福禄双全的春节祝愿。
文化展演 好戏连台
过年看戏,图个年味,图个热闹。2016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期间,从主舞台的综艺节目到荐馨殿广场的民俗绝技舞狮梅花桩表演,从三义庙广场的历史剧场到锦里街道上的古装器乐演奏,260多场演出轮番上演,让逛庙会的观众仿佛穿越到古代节日街头。
大气复古的综艺主舞台上,有来自西班牙和乌克兰的演员带来的异域风情演出,有传统艺人演绎的清音、杂技、戏曲、魔术等,有来自艺术院校的专业舞蹈团队呈现的大型歌舞,更有曾登上春晚舞台的精品舞蹈压轴,让观众一饱眼福。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当日,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川剧表演艺术家王超带领他的团队也登上了主舞台,让观众在庙会这个属于百姓的舞台上,欣赏到高水准的艺术表演。
唐代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一条充满神奇色彩的线路,更是一个充满浪漫幻想的代名词。在蜀道上,历史遗迹最多、故事最传奇的当数三国时代。本届大庙会推出“三国寻踪——蜀道上的三国遗迹图片展”,遴选出成都武侯祠自2013年来对四川地区的三国遗址进行科学考察的珍贵照片40余幅,结合三国历史,带领观众领略蜀道上的三国文化遗迹风采。
笔墨歌盛世,诗画迎新春。正月初九,大庙会又增加新的文化内容,“小中见大——杨晓阳、曾来德新春书画作品展”拉开帷幕,向公众展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以及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的近40幅书画作品。杨晓阳的大写意水墨人物画,浑朴厚重的造型似顽石古玉之形,水墨晕染之间又有古陶陈茶之韵,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曾来德的书画作品,笔墨图式中蕴含着的深厚现代精神让人耳目一新。展览为普通百姓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精品艺术的机会,进一步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
海棠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素有“国艳”之誉。本届庙会期间天气晴好、春暖花开,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第23届海棠盆景迎春展又与广大观众见面了。800余盆海棠盆景及满枝桠的土栽海棠,配以4万余盆时令花卉,让市民在大庙会期间感受到节日的红火、热烈和春日的温暖花香。
时尚多元 百姓参与
各种文化互动活动也让大庙会充满文化味。专家鉴宝惠民活动邀请川内权威考古及文物鉴定专家为收藏爱好者带来的宝贝现场“听诊”,并与大家分享收藏知识。专门设置的谜语区准备了几百条与三国有关的谜题,更有武侯祠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为大家兑奖答疑。观众游走在一张张写满谜语的彩纸阵中,猜谜答题,体验传统游园乐趣。
逛市集、买年货是庙会最古老的传统。本届庙会设置的三国集市,在张灯结彩中映衬出红红火火的春节。观众游走在其间,逛书市,尝小吃,转糖饼,捏面人,购买传统小玩意儿……也有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各种非遗项目,从年画到剪纸,从皮影到泥人,为观众呈现出最原汁原味的春节味道。
成都武侯祠官方微信在本届大庙会期间推出服务新功能,通过“互联网+”创新大庙会游览方式,观众只需关注武侯祠微信,点击“成都大庙会”板块功能条,就可掌上逛庙会。精心设计的三维导览地图配合3条推荐线路,将庙会内容清晰呈现。进一步点击“拜喜神”“观百戏”“闹花灯”“游园季”及“庙会须知”五大功能图标,便能详尽获得参观攻略。覆盖武侯祠文物区全域的免费WIFI服务也让观众使用微信功能更便捷。不少年轻观众表示,大庙会不仅有年味,而且很时尚!
为了让观众平安逛庙会、欢乐享新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督导下,本届大庙会不仅安保措施全面升级,服务配套设施也全力投入。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公安、消防等相关单位组建的联合指挥部,在大幅增加安保力量的同时,根据现场实时情况,对大庙会安保进行统一调度和指挥。首次投入的人流测量技术系统,对入园人流进行了实时监控和应急管理,让大庙会成为安全景点。增设的临时卫生间、防护栏、垃圾桶等服务设施,以及医疗室、广播站等服务内容,让大庙会在观众眼里显得尤为贴心。
精彩的内容、惠民的活动、良好的管理,让2016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在赢得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不仅中央电视台连续7次对大庙会进行报道,韩国等境外媒体也专程到大庙会拍摄热闹红火的年节内容。作为愈来愈有影响力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武侯祠大庙会为观众增添了在博物馆的文化体验。
(文、图均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