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文化而幸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克拉玛依市是戈壁中一颗黑色的明珠,因油而生,因油而兴。这片大油田不仅孕育出一座物产丰饶的石油城,也散发着浓郁的文化芬芳。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克拉玛依因地制宜,探索“政企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让这座城市到处洋溢着快乐、和谐、幸福、温馨的文化之美。

晚饭后的时间是市民赵一岚一家享受生活的欢乐时光。父亲在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上锻炼,母亲和朋友在小区的广场上跳舞,赵一岚和妻子到附近油田公司对社会开放的球馆打球,儿子则和同学相约去图书馆学习。给他们提供这种便利的是遍布克拉玛依、分布均衡的体育场馆和文化场所。

在“政企共建共享”的创建思路下,克拉玛依整合284个石油石化企业和96个学校的文体设施资源,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当地文体设施密度增加,形成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解决了克拉玛依文化场馆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下,网络内公共文化场馆实行统一管理,互联互通,一卡通用。全市对外开放的文体设施总数达到1337个,文体设施总面积进一步增加到164.4万余平方米,人均占有5.56平方米,提高26.1%。

在克拉玛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已形成服务的规模效应。已经建成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与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使人们在任何一个图书服务站点和文化服务站点都能享受同等的文化服务。“具有政企共建共享特点的克拉玛依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全市、惠及市民,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10分钟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为市民提供丰富便捷的阅读、视听、鉴赏、文体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克拉玛依市副市长阿不力克木·艾则孜说。

如果说便捷的文化设施网络为人们享受文化夯实了基础,那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则给人们带来了充实的文化生活。

依托政企共建,克拉玛依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书香油城”系列活动、“智在必得”读书电视竞赛活动、“准噶尔大讲堂”等读书活动品牌营造了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各区图书馆根据自身特点创办形式多样的阅读延伸服务,遍布全城的“便民阅读点”、乌尔禾区在农家乐设立“游客图书馆”把阅读变成生活的情趣……市民人均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座学习型城市呼之欲出。

以克拉玛依水节为代表的“我们的节日”,成为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载体。每年水节临近,极具吸引力的各项活动,总让克拉玛依人为选择而纠结。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克拉玛依社区文艺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品牌也为市民搭建了丰富的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平台。

此外,通过政府购买、补贴,企业赞助等方式,更多的艺术培训走进校园,低票价的高雅艺术给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享受,波尔卡舞、剪纸等非遗项目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主任、市文化体育局局长常锋英认为:“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广大油城人民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成果,生活幸福指数直线攀升。”在2014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克拉玛依被评为西北最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