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修兵 李雪)7月20日,北京市预警中心、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北京迎来今年最大降水。记者从故宫博物院、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监察执法队获悉,目前北京的文物和文保单位还没有大的安全事故。
在暴雨过程中,故宫内无明显积水,当天共有3万余名观众到故宫参观,整体秩序良好。记者了解到,故宫内无明显积水的主要原因是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故宫是明永乐年间营建的,宫殿建筑连檐接栋,每座院落的地面都用青砖铺墁,完整的排水系统,加之历年的淘挖养护,几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故宫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使积水能缓慢排泄。以前三殿为例,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三层台基之上,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排水的孔道。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
此外,故宫的整个排水系统是统筹规划的,院落的周边设有明沟,院落的雨水汇入明沟,再由明沟排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内金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半个故宫,在故宫东南角流出,汇入护城河,护城河又与北京城水系相连,消化吸纳故宫的雨水。
为应对强降雨恶劣天气对旅游开放和古建安全带来的严重影响,7月19日、20日,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按照文化部关于防汛工作的相关要求,及早部署,统筹安排,制定预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7月20日上午,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坚守在户外一线岗位,现场指挥,排水清淤,疏导游客,对古建、展厅、机房、库房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检,保障文物和游客安全。随后,恭王府管理中心召开抗汛工作紧急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就发现的问题一一作了汇报,并提出应对措施。会议要求全体职工坚守工作岗位,增加人员实施24小时值班巡防,以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确保文化遗产安全。
7月19日傍晚,北京市文物局接到报告:居庸关瓮城旁边的京藏高速路护坡发生塌方。“北京市文物局立即启动防汛紧急部署,连夜分别向全市各区文委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加派值班人手,督促各文保单位严防死守。针对居庸关的情况,昨晚我们就已采取了抢险措施,市文物局一把手今早带队专程赶赴现场查看险情,指导督促对长城进行排险,并采取应急措施。”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监察执法队队长赵建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一早,市文物局领导兵分两路,带着执法队、保卫处,冒着大雨前往密云、海淀、房山、丰台等地检查文物防汛安全工作,指导出现险情的文保单位进行抢险。”
赵建明透露,在各级文物部门和文保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到目前为止,北京市还没有接到大的文物安全事故报告,但有的文物遇到这么大的暴雨,依然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