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创作选题深入生活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 耀

2015年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宣部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15年至2016年,全省文艺界定点深入生活人员共2063人次,其中省直136人次。

高度重视在精心谋划组织活动上下功夫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是中宣部的部署。一年多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先后6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3次到“深扎”地调研,看望参加活动的艺术家。2015年2月,赵素萍带领河南艺术名家重回“朝阳沟”,学习杨兰春先生50多年前植根生活沃土、创作《朝阳沟》的成功经验。由此,拉开了河南省文艺界“深扎”主题实践活动的帷幕。

我们对“深扎”活动精心谋划、严密组织、真抓实做。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南省文艺界及省直文艺创作人员“深扎”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人员明确、地点明确、时间明确、任务明确的“四明确”要求,建立定点深入生活制度。在参与人员上,主要遴选文学、戏剧、影视、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在职作家艺术家。在地点选择上,由作家、艺术家结合自身创作需要和基层文化需求进行双向选择。在时间安排上,设定3个月、半年、一年3个时间段,供艺术家自行选择。在创作任务上,要求作家、艺术家制定创作计划,带着项目、创作选题深入生活。

搞好结合在拓展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

抓“深扎”活动,形式上是人在基层,沉下去、扎下根,内在的是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我们在抓好定点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注重把“深扎”活动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一是与“结对子、种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相结合。丰富“教你一招”群众文艺活动的形式,培养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创编适合学生观赏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剧目。二是与中原特色文化基地建设相结合。组织作家、艺术家到我们创建的民间文艺、曲艺、书画和杂技等特色文化基地进行“帮”“教”“育”工作。三是与文化扶贫相结合。“深扎”艺术家们全员参与“咱们一起奔小康”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扶贫。四是与精品创作扶持相结合。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年度重点项目向“深扎”人员申报的项目倾斜,给予专门的创作资金扶持。

健全机制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为使艺术家们下得去、蹲得住、有成效,我们不断完善“深扎”活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长效保障和激励机制。在管理机制上,一是实行项目化管理。所有参与“深扎”活动的艺术家必须带项目下去。项目由个人申请、主管单位审查、专家评审等环节确定。二是实行三级管理。省委宣传部抓总体,抓督导检查、市县宣传部负责日常管理、各主管单位为参加活动人员提供必要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资金支持上,实行分级负责。河南省委宣传部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经费对省直项目给予资助。3个月、半年、一年的项目分别资助1万元、2万元和4万元。同时,文艺精品创作、特色文化基地建设、文化扶贫等专项资金也向“深扎”活动倾斜。各市县比照省里做法,列支专项资金,支持“深扎”活动。

在考核奖励上,实行项目结项考评制度,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了解、专家验收等方式进行考评。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收回项目资金。活动考核评定情况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度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同时,把实施“深扎”活动情况纳入省直相关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

在宣传推介上,为“深扎”活动成果提供发表、播映、出版、排演、展示的平台。举办美术名家“深扎”写生作品汇报展,部分作品在《美术》杂志发表;举办黄河之滨“深扎”优秀音乐作品展演;召开“中原八金刚”作品研讨会等。出版了《省直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随笔集》和《省直文化单位美术家采风写生成果作品集》。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