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讯 11月5日,以“民俗活动传承发展与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为主题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佛山市举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以及来自国家、广东省非遗保护专家学者、全省各地非遗保护工作者和文创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李松作了题为《传统民俗活动的公共性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旨报告,详细阐述了民俗文化活动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联性。南京大学教授高小康、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忠烈分别作了《民俗的当代传承与社会发展》《佛山秋色与文化共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保护的重任与“移风易俗”》的专题发言,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解析了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在当前社会建设中的意义与价值。
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式,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让与会非遗保护工作者清醒认识到民俗活动的重要价值;同时,也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与智力支持。(许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