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人才岗位培训侧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王立元

“我们长期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一下子走进国家级的艺术院团,跟那么多从小就崇拜的艺术家学习,这是我做梦都难以想到的。”云南省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作曲李家林说。11月9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人才岗位培训在京结束,经过在国家级艺术院团3个月的学习,学员们发出的感慨最多的是“做梦也没想到”“受益很多”。

西部缺人才,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发展也缺少优秀的艺术人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文化部艺术司于2015年开始实施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人才岗位培训则是该计划于2016年新启动的一个项目。

据文化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旨在为西部培养创作人才,提升艺术创作水平,加快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发展。2016年共招收13名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学员到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儿童艺术剧院5家文化部直属院团进行为期3个月的工作学习。

重庆市话剧团的程秋和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吉日嘎拉、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的迪力乎玛尔等几位学员来到中国国家话剧院学习,他们都有自己的收获。“3个月前,我仅仅是重庆市话剧团的一名舞台监督,我所做的只是催场和指挥每场演出换景起光。来到国话学习,我以为就是跟跟剧组,在舞台美术队打打杂,了解一下国家级院团的舞台监督流程,没想到老师为我准备了几本厚厚的舞台美术书,安排我学习理论,并详细给我讲解,要求我认真记笔记。没想到舞台监督的理论还如此深奥。通过理论学习,我知道舞台监督是一台戏在演出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为剧组的全体人员提供了一个有保障的艺术创作环境。舞台监督要保证所有与演出相关的事情都在正确时间顺利进行,要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程秋说。

此次参与培训的5家国家级艺术院团针对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人才的短板,精心设计了课程,派专人指导,除了理论学习,还安排学员进剧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力图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有效知识。“以前,我们参加岗位培训大多是坐在教室,看老师们打开PPT,听他们口授创作理论。可这一次不同,我们直接跟剧组全面学习从建组、修改剧本、进场排练、舞美声光电的合成到进剧场演出的整个工作流水线。加上平时的观摩演出、聆听知名编导们的讲座,我感觉这次学习生活过得飞快又充实。”吉日嘎拉说。

甘肃省京剧院副院长张虹来到国家京剧院学习,“国家京剧院正在创排现代京剧《党的女儿》,云集各路精英。在这个剧组中的学习,直接影响了我的戏剧观念,提高了我的艺术水准,让我对‘在当下观众日渐不满陈旧舞台样式的格局下,作为戏曲导演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有所突破’这一问题有了全新的领悟。文化部艺术司的这一举措开拓了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对人才的培养。”

该培训班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触发学员们的思考。“这次培训不断启发和触动着我,让我萌生了更进一步的戏剧思考:我的创作是不是应该有新的突破?我对作品的态度是不是应该有新的认知与转变?这些问题让我不断生发新的创作灵感,也不断激励着我。在以后的创作中,我将更好地理解与吸取这次培训所学,争取每一次创作都有突破。”迪力乎玛尔说。

而国家级院团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我见到了国家院团对一个剧目从前期的构思、中期的排练、后期的合成,直至演出的全流程统筹,感受到各个部门合作的严谨,也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热爱。”陕西省汉中市歌舞剧团灯光设计曹虎说。

针对该培训班,艺术司专门制定了学员管理办法,同时加强与5家国家级艺术院团在教学中的交流,组织召开了2次座谈会,还组织学员观摩了2016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数十场演出。

“在短短90天的学习中,参与观摩学习交流的剧目不计其数,涉及到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在京期间还拜访了很多著名的老艺术家,整个人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找到了今后工作和发展的方向。”李家林说,“希望文化部今后举办更多这样的培训活动,让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学习到知识,这对加快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艺发展非常有效。”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团长王文芳说:“学习期间正好遇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及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我们穿梭在各个剧院,汲取灵感,这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展了思路。我观看了40多部剧,也通过这次学习与很多专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希望能为未来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寻求新的路子、好的点子。”

学有所成,不仅要将先进的理念、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更要将所学传授给本地区、本单位的同行,达到传帮带的作用,这也是艺术司举办此次培训班期望看到的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音乐创作人员唐军在学习结束时表示:“作为一名音乐创作人员,我要从自身做起,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具有观赏性、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人民群众喜爱的好作品。同时,我也会将这次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传递给兵团更多的艺术人才,带动大家一起学习。”